1.帮我介绍一下“松下集团”

2.详细介绍下日本松下公司

3.松下公司创始人谁?松下公司的发展历程?

4.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怎么样

5.松下做什么起家?

松下电器企业_松下电器公司建立的

panasonic是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由松下幸之助先生创办于1918年。松下电器拥有近百年的辉煌发展历程,产品涵盖家电产品、音像通信网络产品、元器件、工业设备、汽车产品以及航空配套产品等,为世界500强企业。2009年,松下集团正式收购三洋电机集团,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器厂商。

扩展资料

Panasonic

(中文名:松下电器;香港译名同为乐声牌,即与National相同):1955年起创立品牌,松下电器进军美国时,原有的National品牌在美国已经有公司注册,因此创立此品牌。现今为松下电器公司的主要品牌,在日本境外品牌统一前,此品牌以视听设备制品为主力。

现松下在民用产品有70多个产品,如电动牙刷、剃须刀,大到广播电视设备,如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数字背投、平面电视、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DVD刻录机、台式DVD、便携DVD、迷你音响、录像机等等。

松下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十九,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九。

百度百科-松下

帮我介绍一下“松下集团”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这个经济腾飞的世界上,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实在很难,但是松下电器却做到了,为什么,它是怎么做到的,估计很多企业家都想向它学习,但我认为,当一个企业能持续发展到今天,离不开的肯定还有它引以为豪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的三观以及为客户服务的宗旨,是一个企业对外的素质体现。那么,让我们一起向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学习一番吧。

  松下电器史

松下电器(Panasonic公司),由松下幸之助在1918年成立,原名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日语: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为日本的大型电器制造企业,总部设于大阪。创业时做的是电灯灯座。

1927年制作自行车用的车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的有些工厂被军队征用,松下制造了日本海军的一些飞机和船只。二战结束后,盟军将参与军事生产的企业关闭,松下公司的资金被冻结,松下幸之助被迫离开公司。1947年在行政管理主任井植俊夫承担了松下公司为战争出力的责任而辞职后,松下幸之助重回企业。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国,打开了时名松下电器的Panasonic在美国的市场,因此让Panasonic从1950年代到10年代有突破性的成长。

  松下电器企业文化奥秘解说

一,是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松下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价值准则的公司。每天早晨8点钟,公司所有的人员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它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说:“好像我们已经融为一体了。”

二,是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的培育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松下幸之助有一段精彩的话:“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他认为,事业是人为的,而人才的培育更是当务之急。就是说,如果不培育人才,就不能有成功的事业。出于这种远见卓识,他于1964年在大板建起了占地14.2万平方米的大型培训中心,一年开支达40亿日元(占总销售额的0.1%)。全公司一年有1/3的人来这里接受培训。大规模的人的人员培训,保证了松下电器的新产品源源不断涌向世界各地。

三,是注重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员工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自觉接受。每年年终时,公司自上而下动员员工提出下一年的行动口号,然后汇集起来,由公司宣传部口号委员会挑选、审查,最后报总经理批准、公布。公司有总口号,各事业部、分厂有各自独特的口号。一旦口号提出,全公司都在这一口号下行动,口号本身也体现了工作的道德观念。如1985年行动口号是“创造未来”,要求每个职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迎接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大家都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主动去创造未来,发展企业,并要求职工在本职工作中去开拓创意。这充分显示了松下幸之助先生对企业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独到见解。

  松下电器的发展简史

松下电器与中国的合作始于18年,从技术引进、投资创办合资、独资企业,到创办研发基地,松下在中国的事业规模日益扩大。包括4家研究开发中心在内,松下在中国已投资建立了60家合资、独资企业,?职工人数达到6万余人。松下电器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设有基地,并正在开展着与当地的人和文化及需求相吻合的全球性经营活动。

松下电器跨越了地区和社会,在40多个国家开展着企业活动。其企业活动的范围不局限于生产,还开展包括服务和信息系统等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业务。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着及时对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制造和以客户为本的商业活动。更为突出的是为了满足各个国家客户的需求,将过去设在日本的地区统一管理机构分别迁到北京、新加坡、新泽西、伦敦等地,在当地直接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松下电器作为真正的国际企业,始终开展着立足于客户的全球性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它本身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企业文化的强大,在于它可以鼓舞员工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进取,也在于它可以提升员工素质,服务意识和个人内在修养,更在于它可以给予员工源源不断的灵感,为企业注入活力,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可以说松下电器的成功也在于它懂得如何用企业文化将员工的心拉在一起,使他们更高效的为企业贡献力量。以上就是有关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下日本松下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日语: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まつしたでんきさんぎょう;英语: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是日本的大型电器制造公司,总公司设於大阪。

松下电器社长大坪文雄于2008年1月10日表示,将在2008年10月将公司名称由松下电器产业更名为「パナソニック」(Panasonic)。同时「ナショナル」(National)商标将在2009年废止,统一使用「パナソニック」。[1]

松下电器於1918年由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创立,创业时做的是电灯灯座。1927年制作自行车用的车灯。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国,打开了松下电器在美国的市场,最初的产品是电视机,他与飞利浦签定了技术合作合约,将西方的技术带到日本。因此让松下电器从1950年代到10年代有突破性的成长。

松下电器的产品线极广,除了家电以外,还生产数位电子产品,如DVD、DV(数位摄影机)、MP3播放机、数位相机、液晶电视、笔记型电脑等。还扩展到电子零件、电工零件(如插座盖板)、半导体等,间接与直接转投资公司有数百家。

旗下品牌

* National:1922年起创立的品牌,寓意“国民的”。台湾中文名称是“国际牌”。目前仅在日本国内的白色家电产品使用此品牌。National品牌将於2009年停止使用。

* Panasonic(香港译名:乐声,中国大陆译名:松下电器):1955年起创立的品牌。松下电器进军美国时,原有的National品牌在美国已有公司注册,因此创立此品牌。现今为松下电器的主要品牌。

* Technics:为松下的电子琴、音响专用品牌(在香港已经并入 Panasonic)。

* Quasar:14年松下购并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家用电子部门时所继承的品牌,仅在北美洲的电子视听产品使用。

* M:为松下出品的电子零件(电容器等)因细小而无法打上品牌全名时所使用的替代标章。

* KDK:为松下出品的空气流动电器,其产品和National一样,每有新的KDK产品推出,National都一定有同功能,同样式的产品推出,这是由於松下电器以两个品牌,去占有两个不同的市场:KDK以电工材料公司为目标,而National以家庭为主。

* Rasonic:(乐信牌)原为香港的信兴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信兴电工工程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的一个品牌。而松下电器中港澳的总代理为信兴集团。於1994年,松下和信兴成立合资公司松下信兴机电有限公司,自此Rasonic成了松下的品牌。

* JVC :(香港曾译为星牌)JVC (Japan Victor Company)成立於1927年,是当时美国的留声机及黑胶唱片的领导者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的子公司。1930年,JVC生产留声机及黑胶唱片。1932年,JVC开始生产收音机。1939年,展出日本第一台电视机。二战期间,日本公司与外国的合作夥伴断绝关系。1929年,JVC的大部份所有权转移到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与胜利音产的合资公司RCA-Victor。直到1953年,JVC由松下电器所有,现在松下电器拥有JVC超过36.9%的股权。

另外,松下电器还有三角形的「三叶松」标章,是松下电器的公司标章,有「坚忍不拔」、「生成发展」、「协力一致」三种含义。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Matsushita Denki Sangyō Kabushiki-gaisha?) (TYO: 6752, NYSE: MC) is a Japanese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 based in Kadoma, Osaka Prefecture, Japan. It produces products under a variety of names including Panasonic and Technics.

The company was founded by Konosuke Matsushita in 1918 to sell duplex lamp sockets. In 1927, it produced a bicycle lamp, the first product it marketed under the brand name National. Since then, it has become the largest Japanese electronics producer. In addition to electronics, Matsushita offers non-electronic products and services such as home renovation services.

Matsushita was ranked the 59th company in the world in 2007 by the Forbes Global 500 and is among the Worldwide Top 20 Semiconductor Sales Leaders.

The comm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mɑtsui?t?/, while the proper Japanese pronunciation for the company is /mats?(i)ta/.

On January 10, 2008,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at on October 1, 2008 it will change its name to Panasonic Corporation, unifying the Matsushita, National and Panasonic brands under the new corporate name.

Brands and divisions

Matsushita produces electronic products under a variety of names, including:

* Panasonic (home liances for the overseas market, personal electronics, audio/video equipment, microchips, automotive components)

* National (home liances for the Japanese market)

* Nais (components for automated systems, replaced by Panasonic in 2004)

* Quasar (lower-priced televisions, video equipment and liances in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being phased out)

* Technics (audio equipment)

* Ramsa (professional audio equipment)

* Rasonic (as of 1994, home liances for the Chinese market).

In many computer systems, Matsushita devices identify themselves as "MATSHITA", to fit the limit of 8 characters imposed by Microsoft Windows device handlers.

Histor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 Kadoma, Osaka, Japan. Foreground left: Matsushita Electric House of History; behind: Corporate R&D laboratories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 Kadoma, Osaka, Japan. Foreground left: Matsushita Electric House of History; behind: Corporate R&D laboratories

Matsushita was founded in 1918 by Konosuke Matsushita and operated factories in Japan and Asia through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produc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liances such as light fixtures, motors, and electric irons.

After World War II, Matsushita regrouped and began to supply the post war boom in Japan with radios and liances. Matsushita's brother-in-law, Toshio Iue founded Sanyo as a subcontractor for components after WWII. Sanyo grew to become a compe to Matsushita.

In 1961, Konosuke Matsushita trel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t with American dealers. Matsushita began producing television sets for the U.S. market under the Panasonic brand name, and expanded the use of the brand to Europe in 19

The company used the National trademark outside of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1950s through the 10s. It sold televisions, radios, and home liances in some markets. The company began opening manufacturing plants around the world. It quickly developed a reputation for well-made reliable products.

The company debuted a hi-fi speaker in Japan in 1965 with the brand Technics. This line of high quality stereo components became worldwide forites. The most famous product still made today is the SL-1200 record player, acknowledged for its high performance, precision, and durability.

During the 10s, Matsushita further expanded into the U.S. market by purchasing Quasar from Motorola in 14 and buying out MCA-Universal in 1989. Many American employees who transferred over from Motorola felt that they were discriminated against and filed a lawsuit in 1986 after three-quarters of American managers from the Quasar division were let go.

The company then became a major target of anti-Japanese sentiment among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crash of 1989–1990 caused Matsushita's international power to wane: the company sold many of its foreign assets in the 1990s, including Universal to Edgar Bronfman, Jr. of Seagram's.

In November 1999, the Japan Times reported that Matsushita planned to develop a "next generation first aid kit" called the Electronic Health Checker. At the time, the target market was said to be elderly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rural areas where medical help might not be immediataly ailable, so it was planned that the kit would include support for telemedicine. The kits were then in the testing stage, with plans for eventual overseas distribution, to include the United States.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any has been invol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standards intended to eventually replace the DVD and the SD memory card.

Since the spring of 2004, Matsushita has used Panasonic as its primary global brand. The matsushita.co.jp website now redirects to panasonic.co.jp.

On January 19, 2006 Matsushita announced that, starting in February, it will stop producing analog televisions (then 30% of its total TV business) to concentrate on digital TVs.

On January 10, 2008 Matsushita announced that it intends to change the company name to Panasonic, effective October 1, 2008. The decision is pending on roval at the firm's 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 in June.

松下公司创始人谁?松下公司的发展历程?

松下电器创立于1918年

1918年

创业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创办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并开始生产灯泡插座以双灯泡用的旋转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兴建第一个总部工厂

1923年

研制推销了自行车用的弹头型灯具,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国扩大销路

1927年

研制推销了自行车用的方型灯具,由这一产品开始使用"National"的商标

1929年

将公司名称改为"松下电器制作所",并制定了纲领和信条

1931年

开始生产收音机和干电池

1932年

规定了创业纪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

设立了贸易部(于1935年成为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1933年

用事业部制度

将本部工厂迁至在门真市新建的工厂

作为松下电器应该奉献给社会的5种精神(1937年将其改为7中精神)

1934年

开办"店员(员工)培育学校"

1935年

成立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将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制,成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无线株式会社等9个公司)

1938年

通过松下电器贸易公司开始了进口业务

1940年

举办了第一届经营方针发表会

1946年

成立劳动工会组织

1952年

与中川机械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冷机)进行合作

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并成立了松下电子株式会社

1953年

开设了中央研究所

开设了纽约办事处

1954年

与日本胜利公司(JVC)进行合作

1955年

成立松下电器株式会社

1956年

成立大阪电气精器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国性的开始设立销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1959年

成立美国松下电器公司

1960年

开始推销彩色电视机

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会长;松下正治就任社长

在泰国成立了"二战后"第一家国外生产工厂

1962年

与东方电机株式会社(即现在的松下电送系统株式会社)进行合作

1968年

松下电器历史馆正式开馆

1969年

成立松下寿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松下电器技术馆正式开馆

10年

在大阪万国博览会设立"松下馆",展示"时代资料存放器"等产品

11年

在分布于全国的展厅上开设了消费者咨询中心

在纽约证券上市

1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顾问;高桥荒太郎就任会长

年销售额突破1兆日元

16年

成立松下电子部品株式会社

17年

松下正治就任会长;山下俊彦就任社长

成立松下住设机器株式会社和松下产业机器株式会社

19年

成立松下电池工业株式会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长;山下俊彦就任会长

开始在日本国内使用"Panasonic"的商标

1987年

将松下集团所属各公司的财务年度决算统一定为3月底

1988年

合并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1989年

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顾问逝世(享年94岁)

1990年

收购美国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环境管理基本方针(松下环境宪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长;谷井昭雄就任会长

获得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100%的股权

1995年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住设机器株式会社合并

转让出美国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开始销售DVD播放器

19年

引进公司内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创业80年

1999年

引进CCM(资本成本重视经营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誉会长;森下洋一就任会长;松下正幸就任副会长;中村邦夫就任社长

2001年

推出"创生21"

在历经了89个年头之后,已经成为电器产品的世界级巨头

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59位,销售额778亿7千1百万美元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怎么样

://baike.baidu/view/38202.htm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之初是由3人组成的小作坊,其中之一是后来三洋的创始人井植岁男先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集团。

松下做什么起家?

企知道数据显示,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08-11,注册资本176498.5382万美元,参保人数223,是一家以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在知识产权方面,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拥有注册商标数量达到116个,软件著作权数量达到3个,专利信息达到151项。此外,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还对外投资了70家企业,直接控制企业1家。

基于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基本信息、知识产权布局以及经营数据,满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基础条件,可提前规划。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信息,就上企知道-免费查企业、查老板、查风险,还能找商机

松下是靠什么起家的

创业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创办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并开始生产灯泡插座以及双灯泡用的旋转式插座

松下最先做的是什么

1918年3月7日,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创立松下电器制作所,创业时做的是电灯灯座。1927年,开始制作自行车用的车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的有些工厂被军队征用,制造日本海军的一些飞机和船舰。

三洋是做什么起家的

三洋公司做摩电灯起家,经过50年多的发展,三洋目前已经是一家拥有210000多名员工,在世界各地拥有101家分公司和营业所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近年来,年销售总额均超出15000亿日元(约110亿美元 ,产品畅销世界各地,特别是在锂电池技术、太阳能光电技术、冷冻储运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1999《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上,三洋公司排名第277位,资产额699亿美元。

松下电器的来历

松下幸之助,一般人大多会感到陌生,但要说起松下电器,那可以说尽人皆知了。它和东芝、三洋、日立、索尼等在中国家喻户晓。本人也是松下电器的受益者之一。结婚的时候,买了一台录像机就是松下的,给新婚的生活平添了许多快乐。

近日读了松下幸之助的自传,对于松下电器的来历有了较深的了解和感悟。松下幸之助,100日元起家,努力奋斗,最终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了国际知名品牌。这其中的飞跃靠的是什么呢?

松下是从小吃过苦的,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自己能够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那就是通过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懈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产品的精致。它有独到的眼光,知道人们的真正需求。进而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并使自己的产品品质做到最好。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获得的方便心理感受。是大多数人需求的,这就为产品的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松下对自己要做的任何事情都能充满信心,从不怀疑事情会有办法解决,带着极大的热忱,总会找到思路。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达成目标奋进开拓。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信心是他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松下从小事做起,每个不起眼的工作他都认真去对待,并从中寻找到快乐;当他事业走向发展壮大,他的思想境界又得到了升华,他觉得工作不是为自己,赚钱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回报社会。自己所作的一切都具有社会责任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国际人。通过与佛门弟子的对话,他感悟到佛是能给人带来精神寄托的深,而自己便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类带来物质上的快乐和享受。他虽然不信佛,但他做的一切却是佛一样的布施恩惠。广泽天下。这是很高尚的。事业的扩大,带来自己思想境界的提升,深刻理解了经济二字的含义。能理解到这一切,那绝对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松下在社会上打拼,靠的不是背景和雄厚的资金,靠的是拼命工作和服务。他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社会,使客户感受到他确实为了社会,这就为自己赢得了信誉。他的广告就是用户的口碑,流传到社会,就成了最好的吸引效应。

松下能够发展壮大,在于他有很好的超前意识,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善于发掘人的潜能,提前着力培养,放手让他们去工作,自己定下方针大略,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无论对于生产和销售,他都有自己独到超人的见解。并付诸实施。他以自己的努力,身体力行,感染著员工,使他们明白工作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自己,是员工自己的事业!这就使他们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努力为公司去工作,自己的才能得到施展,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给自己带来的是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松下的经营理念是源于什么产生的

松下幸之助,一般人大多会感到陌生,但要说起松下电器,那可以说尽人皆知了。它和东芝、三洋、日立、索尼等在中国家喻户晓。本人也是松下电器的受益者之一。结婚的时候,买了一台录像机就是松下的,给新婚的生活平添了许多快乐。

近日读了松下幸之助的自传,对于松下电器的来历有了较深的了解和感悟。松下幸之助,100日元起家,努力奋斗,最终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了国际知名品牌。这其中的飞跃靠的是什么呢?

松下是从小吃过苦的,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自己能够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那就是通过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懈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产品的精致。它有独到的眼光,知道人们的真正需求。进而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并使自己的产品品质做到最好。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获得的方便心理感受。是大多数人需求的,这就为产品的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松下对自己要做的任何事情都能充满信心,从不怀疑事情会有办法解决,带着极大的热忱,总会找到思路。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为达成目标奋进开拓。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信心是他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松下的一生,给自己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他的管理理念和信念深深的影响着后人。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使企业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当我们今天在享受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受,用着松下电器的时候,;当我们在工作时,感受着松下的管理理念,享受着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积极热情的工作时,我们心中都会对松下先生充满敬意。他绝对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他的一切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能够深刻的感悟快乐的人生。工作不再是负担;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崇高的事业,乐在其中!

飞利浦是靠什么起家的

1891 年,安东尼奥和杰拉德·飞利浦在荷兰埃因霍温创建了飞利浦公司。当时,公司以生产碳丝灯泡为主,并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成为欧洲最大的碳丝灯泡生产商之一。 到 1910 年,飞利浦公司已拥有 2000 名员工,成为荷兰最大的单一雇主。

索尼公司是卖什么起家的

收音机, 随身听Walkman(发明者)

见:baike.baidu/view/16935 介绍的很详细哦.

80年代李嘉诚和松下谁的财产谁多

先不说什么有钱,就讲企业的传承,李嘉诚两个儿子有这本事以后能一直这样?这个真心不好下定义。而且关键一样东西,日本经营四圣都是传承下去。而且这几家公司都是做实业是做产品,而非做房地产。

在说一点。日本经营四圣都是穷起家。本田,松下都是。李嘉诚大家要认识一点他老婆的老豆当时是香港富豪。当时李嘉诚与表妹即他的老婆结婚。包括澳门的何生的老婆也是富豪。

经营四圣的松下幸之助

1894年11月27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的一个农户家庭 。1904年,到大阪一家火盆店做学徒 。1910年,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做见习工 。1918年春,晋升到了电灯公司的检查员,这是所有工程人员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晋升后即辞职 。1918年,在大阪创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准备自己生产灯泡插座 。全部的创业启动资金是东挪西借来的几百日元 。1923年,推出的弹头型自行车车灯,正是他创业前在自行车店和电灯公司两段工作经历相结合的产物。当时人们使用的自行车车灯主要是蜡烛或煤油灯,电池车灯的电池使用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松下生产了电池寿命可达30-50小时的灯具 。1929年,当企业再次遭遇产品积压危机时,松下幸之助决定“工人一个也不裁,但即日起生产减半,改成半天工作制,工人仍拿全天的工资。相应地,全体员工取消休,大家一起努力销售库存商品。”结果,两个月就销售掉了全部库存,恢复正常生产 。1933年,松下实行了事业部制,就是按产品成立一个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门 。1950年松下公司召开了“紧急经营方针发表会”,松下幸之助发表了“经营重建声明” 。1952年,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后,松下电器与荷兰飞利普公司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松下电器开始踏上了战后重建的征程 。1960年,松下幸之助在经营方针发表会上宣布,“5年以后松下电器将用五天工作制,同时薪水也不能比其他同行少,这将成为公司的基本经营方针 。”1965年,松下电器开始推行五天工作制 。1967年,松下幸之助提出,“今 后5年,松下电器要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在经营和工资上超过欧洲,赶上美国 。”11年,松下电器的工资水平赶上了欧洲工资最高的德国 。13年,辞任会长(董事长),担任董事会顾问 。在日本的企业家中,松下幸之助无疑建立起了一座丰碑。他不但创立了一个神话般的企业,而且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哲学。从少年辍学转当学徒开始,他一步步滚爬摸打,在商海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道路。松下的管理思想,同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实践中的锤炼,就不可能产生出松下的经营之道。他9岁时,只身赴商业城市大阪,先后在火盆铺及自行车铺里当学徒,后进人大阪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当配线工。1918年,年仅23岁,他与妻子和其弟共三人创办松下电器公司。仅靠一代竟使其成为世界闻名企业集团。在社会活动方面,他创办PHP研究所、松下政经塾以及以对科学进步有贡献的人士为颁授对象的“日本国际奖”等,致力于启迪社会和培养人才事业。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阪去当学徒,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阪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接连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从那时起,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15亿多美元的遗产。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致意,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业以来,作为企业人,通过提供商品服务,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经营理念从事著企业经营活动。经历八十多年的奋斗,现在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综合型的大型电子企业,并在世界各国开展着事业活动。松下公司是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50,000人。截至2008......

日本松下电器与万向集团的创业历程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中日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比较

1.企业管理模式

中国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领导”和“家长”的角色混淆,在企业管理中有意或无意地以家族替代企业。家族企业内形成类似家庭中的长幼与辈分秩序,并建立以血缘关系为主线的特殊主义信任以维系这种内部管理体系。依据血缘关系和能力,按照血亲(自家人和自己人)-宗亲(亲戚朋友)-乡亲(同乡和熟人)-生人的顺序,形成一个由亲到疏、由近及远的信任关系网;与此对应,把各种人安排到企业的高层(核心层)-中层(第二层)-低层(最外层)-底层(连缘地带)等不同层级上,信任等级越高,在企业中的权力和地位也越高。这种差序式管理(人治)人事不是根据客观的工作标准,而是根据老板与下属的关系,即使他们不是亲戚也是如此。显然,虽然每个成员在企业系统内都以正式的组织中的身份和角色存在,表面上看企业内的人际交往、工作分派、分配和权责归属等活动,都遵循正式身份和组织规则运行,但实际上,企业***内心对成员所定位的关系和身份,才是家族企业用人和利益分配决策的真实主导因素。当家族企业出现经营风险时,为减轻压力,往往是从人际关系网的最开始,由外向内地逐步牺牲各层级员工的利益,如裁员、减薪等就常常由疏到亲、由远及近。在家族企业,各层级成员面对的风险不同。但每一层级的成员都可感觉到未来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趋利避害的本能使企业内部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出现垂直的向上依附与水平的拉帮结派现象。一旦发现外界有更好的机会,企业中的员工极易出现跳槽行为,且都是一帮一派地离开原来的企业。日本家族的成员既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人,又包括经营共同体内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家族对待两者没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作为经营共同体的日本家族企业内,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的待遇也基本无异,企业普遍用的是模拟血缘家族的管理方式,其“终生雇佣”、“年功序列”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谓“终身雇佣”是日本家族企业劳资双方之间存在的一种不成文的隐性契约,是资方对劳方终身承担的义务,雇主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绝不轻易解雇员工。如松下电器公司在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家族老板松下幸之助宁愿将当时的生产量减少一半也不解雇一名员工。与“终身雇佣”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是“年功序列”制度,企业成员的地位和工资待遇是随着年功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的。由于“终身雇佣”导致劳动力市场缺乏,日本企业经常辅以企业办的形式换取员工的忠诚心和集团意识,促进企业与员工的长期合作,密切员工之间的关系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因此在日本,企业常常被称做“会社”,会社就是大家赖以生存的社团。家族企业看起来更像一个大家庭,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绩效的提高,显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职业经理人模式

受传统家族文化的薰陶和浸染,中国家族企业主往往不相信外人,很难吸收优秀的非家族成员进入管理层。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都集中在家族成员的手中,在企业内形成一个由家族成员为核心的狭隘团体。企业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只好用家族化管理替代制度化管理,用人只能是“唯亲是举”,难以做到“唯才是举”,因此在决策中,企业主“一言堂”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当然,中国家族企业管理社会化进程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在于社会的特殊信任发达而普遍信任缺乏,中层管理人员缺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纽结。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观念,很多人才不愿从事具体繁琐的管理工作,导致企业长期以来中层管理人员不足。早在财阀时代,日本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与家督一起管理企业,到第二代,企业主就退到幕后,做一个所有者式的被动股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