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风空调施工技术分析?

2.探讨供热通风与空调安装技术研究?

3.实现可持续性建筑的技术?

4.建筑通风器技术浅析?

5.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措施探讨?

6.暖通空调新技术有哪些

7.建筑通风节能设计的具体措施?

建筑通风空调新技术及其应用_关于建筑通风空调的论文

摘 要:自然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更是节约空调能耗的主要措施之一,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技术重新引入到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自然通风的原理、几种不同的自然通风实现方法及优缺点,并举例说明了自然通风的应用。

关键词: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应用

1 自然通风的原理及优、缺点

1.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方,风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很多湿热地区,建筑都会有开阔的窗户,用轻便的墙体,深远的挑檐,建筑通常会架空,以集更多的凉风。在这样形式的背后,恰是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手段。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就会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将形成正压,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物的侧面及背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的影响而形成负压,吸引建筑内空气从相应位置流出,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建筑物周围的风压大小与建筑物的形式、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建筑物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及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都有关。一般当空气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正立面中心处的正压最大,而屋角和屋脊处的负压最大。如图1所示。

1.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热压差是形成建筑自然通风的另一手段,是由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也就是通常讲的“烟囱效应”。当室内存在热源时,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就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不断从建筑下部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热压的作用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高差及室内外温差有关。在通常的建筑设计中,大多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来实现进、出风口的高差要求,例如设置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与风压自然通风不同的是,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更适应长变和不良的外部风环境。

1.3 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实现自然通风

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常是二者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会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的形状及建筑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风压与热压的作用也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叠加,一般来说,在建筑进深较小的部位多利用风压来直接通风,而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利用热压来自然通风。

1.4 机械式自然通风

有些建筑规模较大使得通风的路径较长且流动阻力很大,此时还单纯依靠风压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往往效果不好,另外,一些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如仅用自然通风很可能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带入室内,所以可以考虑用机械式的自然通风。即设置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增加空气处理手段,借助一定机械动力的自然通风。

1.5 自然通风的优缺点

优点:1)节约能源。自然通风和空调都可以起到冷却通风的作用,但空调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而且还需投资许多处理装置,仅此,自然通风就可以降低能耗达到45% 以上。

2)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方面。使用空调的建筑物,空调可以控制的更多的是室内空气的温度而并非是空气质量,大多数集中空调新风量往往不足,需另外补充新风。自然通风可以把室外新鲜的空气补充到室内,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至室外。

缺点:1)在室外环境本身就闷热的情况下,开窗后虽然新鲜空气可对流交换,但室内温度就无法快速降下来,此时通风就起不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2)室外空气质量差污染物多,如果考虑自然通风就会给室内引入许多污染物。

3)有些建筑物对室内洁净度、空气风速要求严格,如果开窗通风换气就可能达不到要求。还有现代大型建筑由于进深大使得某些房间无法开外窗,此时自然通风会受到限制。

2 自然通风的实现

传统建筑中对自然通风的实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也积极的考虑自然通风,将其与地域建筑有效结合,实现合理利用、节约能源的目的。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2.1 建筑选址、建筑体型与建筑群的布局设计:建筑选址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外部风速要大于3m/s,且建筑的主要进风面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0~900角,不宜小于450。在建筑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单体建筑得热与防止太阳过度辐射的问题及建筑群体布局时建筑间距与风向投射角的问题。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在设计时应对建筑的高度、宽度、进深乃至形状实行一定的控制,不要一味地追求大体量、大进深、大密度的建筑或室内净高太低,建筑开窗不够,甚至做成推拉半开窗或死窗,过度

依赖中央空调和机械设备,忽略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2.2 屋顶的自然通风:在屋顶设置架空隔热层,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降低屋面温度。也可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例如坡屋顶结构。

2.3 注重自然通风的组织:建筑物本身应取措施来实现乃至加强自然通风。如利用热压作用形成自然通风时,在天窗两侧加装挡风板,使天窗始终处于负压区,只排不进。又如在檐口部位合理布置进气口,这样当关闭门窗时,新鲜空气仍能进入室内进行自然通风。还有合理布置建筑物的进、出风口,使风从建筑的迎风面吹入室内穿过房间,从背风面的出风口流出。

3 自然通风在广州嘉城国际公寓项目中的应用

广州嘉城国际公寓项目位于广州大道与天河水阴路交界处,由于用地限制,选址不能改动,但周边开敞,有应用自然通风的良好条件。在平面设计上我们在北面设计了一个开口天井,在西面设计了三个开口天井,并且通过开敞走廊及电梯厅联系起来;在剖面设计上,我们将第五层设计为架空层;屋顶设计架空隔热层;并且开口天井的做法使室外热空气冷却后再吹入室内,更好的带走了室内热量。整个建筑物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还加强了自然通风。如图2、3所示。在室外温度28-30度、室外微风的情况下,不开空调,人会觉得浑身燥热。但在嘉城公寓,东向单身公寓开启户门的情况下,室内人员热舒适性良好。说明我们在此项目设计时对于自然通风的利用是很成功的。

4 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节能的手段,自然通风技术是一种可持续的节能技术、是减少建筑运行费用的技术。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将自然通风成功应用到各类建筑中去的工作,在有空调并且也能实现通风的建筑中,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相信在现代技术作为支撑的前提条件下,自然通风会更有效地为我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红安. 建筑节能措施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

[2] 王鹏,谭刚.生态建筑中的通风[J].世界建筑2000

[3] 郭飞,王时原.上海高层住宅自然通风节能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08

[4] 钟军立,曾艺君.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浅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

通风空调施工技术分析?

暖通空调新技术是怎样的?有哪些基本内容?请看中达咨询编辑的文章。

暖通空调是分户的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它最大特点,是能够创造一种舒适的室内环境。而家居一般的分体的空调,它只能解决冷暖问题,而解决不了空气处理过程。现在,有了暖通空调就不一样了。 暖通空调是分户的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它最大特点,是能够创造一种舒适的室内环境。而家居一般的分体的空调,它只能解决冷暖问题,而解决不了空气处理过程。现在,有了暖通空调就不一样了。

一.暖通空调新技术基本内容

1.空调系统类型按照使用目的,空调可分为: 舒适空调---要求温度适宜,环境舒适,对温湿度的调节精度无严格要求、用于住房、办公室、影剧院、商场、体育馆、汽车、船舶、飞机等。 工艺空调---对温度有一定的调节精度要求,另外空气的洁净度也要有较高的要求。用于电子器件生产车间、精密仪器生产车间、计算机房、生物实验室等。按照空气处理方式,可分为:

集中式(中央)空调---空气处理设备集中在中央空调室里,处理过的空气通过风管送至各房间的空调系统。适用于面积大、房间集中、各房间热湿负荷比较接近的场所选用,如宾馆、办公楼、船舶、工厂等。系统维修管理方便,设备的消声隔振比较容易解决。

半集中式空调---既有中央空调又有处理空气的末端装置的空调系统。这种系统比较复杂,可以达到较高的调节精度。适用于对空气精度有较高要求的车间和实验室等。

局部式空调---每个房间都有各自的设备处理空气的空调。空调器可直接装在房间里或装在邻近房间里,就地处理空气。适用于面积小、房间分散、热湿负荷相差大的场合,如办公室、机房、家庭等。其设备可以是单立式空调相组,如窗式,分体式空调器等。也可以是由管道集中给冷热水的风机盘管式空调器组成的系统,各房间按需要调节本室的温度。

按照制冷量可分为:大型空调机组---如卧式组装淋水式,表冷式空调机组,应用于大车间、**院等。 中型空调机组---如冷水机组和柜式空调机等,应用于小车间、机房、会场、餐厅等。 小型空调机组---如窗式、分体式空调器,用于办公室、家庭、招待所等。

按新风量的多少来分: 直流式系统---空调器处理的空气为全新风,送到各房间进热湿交换后全部排放到室外,没有回风管。这种系统卫生条件好,能耗大,经济性差,用于有有害气体产生的车间。实验室等。 闭式系统---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全部再循环,不补充新风的系统。系统能耗小,卫生条件差,需要对空气中氧气再生和备有二氧化碳吸式装置。如用于地下建筑及潜艇的空调等。 混合式系统---空调器处理的空气由回风和新风混合而成。它兼有直流式和闭式的优点,应用比较普遍,如宾馆、剧场等场所的空调系统。 按送风速度分: 高速系统---主风道风速20-30m/s。 低速系统---主风道风速12m/s以下。

2. 空调冷热源的形式集中式空调系统冷热源方式的选择对国民经济的总能耗、工程投资、运行效益、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冷热源方式主要有:电动式制冷机组加锅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加锅炉、热泵式机组、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电动式制冷机组加锅炉加冰蓄冷系统。

 ①从性能特点方面考虑主要是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技术先进性,节能性,结构紧凑性,安装操作维修方便性,噪声振动性等。总的说来,电动式冷热水机组在技术上比热力式冷热水机组成熟可靠,在调试、运行维护方面比热力式机组方便。而热源以城市热网供热为首选。

②从投资方面考虑在选择空调冷热源设备时,需要对设备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综合分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耗电少、电力增容费低、但价格比同等产冷量的电制冷机组高。从初投资、一次能耗、运行成本来看,电动式优于热力式。风冷热泵机组比常规的制冷机加锅炉方案一般节省初投资25%.

③从能耗方面考虑吸收式冷水机组的一次能耗比电动式制机组高,其中蒸气型或热水型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能耗为电动式的2~3倍。直燃式约为电动式的1.6~2.1倍。若无余热可利用热水型机组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少用,无特殊情况不宜提介用锅炉新蒸汽作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源。制冷机制冰时COP值降低,所以蓄冷空调比常规空调要消耗更多的电能,不能称为节能。但就电力供应系统而言,蓄冷所起到的移峰填谷作用,均衡了电网负荷,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

④从对环境污染方面考虑热电厂烟尘对环境的污染源散锅炉房造成的污染要小,同时应考虑电动式机组的CFC对臭氧层的影响,以及热力式机组温室气体CO2排放和SO2的排放问题。

⑤从设备适用性件方面考虑,由于不同的空调冷热源设备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能特点,各适用于一定的外部条件。在电力紧张地区,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可作为空调冷源的优先选择,其中直燃式机组一般用轻柴油或城市煤气为燃料,污染物排放量小但燃料成本高。当环保要求高、地价昂贵、电力增容费较高、冬季需暖、又经技术经济比较较为合理时,可用直燃式机组。对实行分时电价政策的地区,蓄冷空调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缺水地区可考虑风冷冷水机组。

3.空调系统设计基本步骤

(一)气象资料的收集。

(二)热湿负荷计算计算设计建筑物在最不利条件下的空调热、湿负荷。

(三)确定最佳空调方案

(四)送风量与气流组织计算1、根据计算的空调热、湿负荷以及送风温差,确定冬、夏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2、根据设计建筑物的工作环境要求,计算确定最小新风量3、根据空调方式及计算的送、回风量,确定送、回风口形式,布置送、回风口,进行气流组织设计。

(五)空调水、风系统设计1、布置空调风管道,进行风道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阻力等2、布置空调水管道,进行水管路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阻力等

(六)主要空调设备的设计选型1、根据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方案,并结合i—d图,进行空调设备选型设计计算2、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及送风量,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结构形式及其热工参数2、根据风道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风机的流量、风压力及型号。

(七)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1、确定通风方案,计算系统所需通风量,预选风机2、布置通风系统管道和设备,计算管路阻力,确定管径,选定风机型号3、确定防、排烟系统设置的部位,选择防、排烟方式,进行防、排烟设计。

(八)冷、热源机房设计1、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确定冷、热源的容量和型号2、根据管路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水泵的流量、扬程及型号

(九)空调设备及管道的保冷、消声和隔震设计

二. 蓄能空调

空调蓄能技术是一种最有效地获取分时电价差效益、节省电制冷或电制热运行电费的技术。在国外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目前国内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用户扩容改造或新装制冷中央空调系统时,按蓄能方式设计系统,由于在空调负荷高峰时,可以使用预先储存的冷量来供冷,因此不必象常规空调系统那样按高峰负荷配备主机设备,而是按全天的平均负荷来配备空调主机设备,系统装机容量可减少达30—50%。从而使得按蓄能方式设计的系统比按常规设计的系统节约投资费用。

1.冰蓄冷空调冰蓄冷技术,即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用电动制冷机制冷,使蓄冷介质结成冰,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及潜热特性,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使蓄冷介质融冰,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冰蓄冷有以下主要特点: 电力移峰填谷 均衡电力负荷,加强电网负荷侧(Demand Side Management)的管理。由于转移了制冷机组用电时间,起到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制冷机组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运行,储存冷量,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用储存的冷量来供应全部或部分空调负荷,少开或不开制冷机。对城市电网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享受峰谷电价 由于电力部门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所以冰蓄冷中央空调合理利用谷段低价电力,与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且分时电价差值愈大,得益愈多。降低电力设施投资 由于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储存冷量的能力,故制冷机组无需按照峰值负荷进行选型,制冷主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大大小于常规空调系统。一般可减少30%~50%。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设施容量减少,降低电力建设费用。充分使用设备 冰蓄冷空调系统制冷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比例增大,从而提高了制冷设备COP值和制冷机组的经常运行效率,制冷机组工作状态稳定,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并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投资比较: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略高(仅机房部分,末端设备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同)。但如果计入配电设施的建设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不多,甚至可能投资降低。效率比较: 夜间冷水机组制冰工况运行时,由于气温下降带来的得益可以补偿由蒸发温度下降所带来的效率的损失。

2. 水蓄冷水蓄冷是利用3-7°C的低温水进行蓄冷,可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其优点是:投资省,维修费用少,管理比较简单。但由于水的蓄能密度低,只能储存水的显热,故蓄水槽上地面积大。如若利用高层建筑内的消防水池,在确定制冷机容量与蓄冷槽的容量时,可根据消防水池的容量来计算出蓄冷量,然后根据剩余负荷量来确定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最后校核一下冷水机组能否满足夜间蓄冷的需要。

3. 蓄热空调所谓蓄热空调,是指在不需装备锅炉的条件下,利用深夜电力,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水充分吸热。你后将热水存储在一个保温的容器之中,在调荷避峰的情况下,虽然把大负荷的用电设备停止运转,也能有热水自保温的容器中不断地在中央空调的变风量或风机盘管等管道中循环,继续维持空调取暖,使室内仍保持在舒适的环境中。

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探讨供热通风与空调安装技术研究?

伴随人类对生活、工作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通风空调工程在建筑业领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风空调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是一个关系到使用功能的重要的分部工程,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按设计和规范施工。

掌握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技术的施工程序,则必须了解这一行业,区分通风与空调系统的差别。 通风与空调系统虽有不同,但在建筑工程中,通风与空调属于一个分部工程,此分部工程包含7个分项工程(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除尘系统、空调风系统、净化空调系统、制冷设备系统、空调水系统)。在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中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服务阶段。

一、在施工准备阶段:

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考虑

1 、对实施关键技术的操作人员的技能技术检查、评价、指导、调整,对不适应的人员及时纠正或调换。

2、 对机具进行能力检查、鉴定、控制,并对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控制。

3、 控制材料的出厂资料、进场验收、使用标记和必要的追朔等活动。

4、主要控制关键技术用的方法、工艺的分析确定、评价、试验、改进、实施、检查等活动。

5、 对施工环境、储存环境、作业环境实施控制

二、通风空调工程在施工阶段

可分预制和安装两项工作内容,在安装阶段也可分土建配合和明装安装

(一) 预制阶段:

对于非金属风管选用成品的比较多;金属风管工程量较小的,如果自己制作需要投入人员、机械设备等,从成本控制角度不占优势。对于薄金属板风管,如果量大,可以自己车间加工的。这样需要增预制下料人员,还要增加剪板机、折弯机、卷圆机、咬口机、焊机的机械设备,还要通过一些工艺性检测。优势可以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

对于风管制作的要求及控制要求,可以参见以下标准,在这里不在详细的描述。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_50019-2003

全国通用通风管道配件图表

实用通风空调工程安装技术手册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

(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现场配合

1.配合土建预留、预埋时,注意预留孔、洞的形状、尺寸及位置,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在设备运输吊装中和各种机房安装中,注意与土建的相关条件等。

2.机电安装其他在专业工程的协调配合,主要是综合管线的布置及施工顺序的确定。

3.施工单位应及时向设备供应商提供到货时间、安装要求及相应数据、设备供应商应及时提品的型号、规格、外型尺寸、毛重与净重、安装要求急起参数等信息。特别是进口工艺设备,应留有适当的时间。施工单位对设备制造厂家应尽量给予施工作业面,设备调试所需的风、水、电等的配合。

4.与装饰装修工程的协调配合,应注意风机盘管、风口(包括送、回风口及新风入口等)的安装及检修门的开设,并加强对装饰装修工程的成品保护。

(三)明装风管系统的安装要点

1.风管安装前应按要求检查金属和非金属风管及其配件的制作质量,包括材料、制作尺寸偏差等。清理安装部位或操作场所中的杂物。检查支、吊、托架的安装质量。

2.风管组对连接的长度,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和吊装设备而进行确定。风管安装的程序通常为先上层后下层,先主干管后支管,先立管后水平管。

3.风管吊装组对时应加强表面的保护,注意吊点受力重心,保证吊装稳定、安全和风管不产生变形等,必要时应取防止变形的措施。

4.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板或楼体时,应设钢板厚度不小于1.6mm的预埋管或防护套管,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用不燃柔性封堵。

5.柔性短管长度宜150~300mm,安装时松紧应适宜、无明显扭曲,且不宜作为找正、找平的异径连接管。非金属柔性管位置应远离热源设备。

6.风管连接的密封材料应满足系统功能的技术条件,对风管的材质无不良影响,并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排烟系统或输送温度高于70℃的空气或烟气,应用耐热橡胶板或不燃的耐温、防火材料;输送含有腐蚀介质的气体,应用耐酸橡胶板或软聚氯乙稀板。

三、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

1.风管系统安装后,须进行严密性检验,合格后方能交付下道工序。严密性检验以主、干管为主。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低压风管系统可用漏光法检测。中压系统应在漏光法检测合格后,再进行漏风量测试的抽检。高压系统全数进行漏风量的测试。

2.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的被抽检系统,应全数合格,则视为通过;如有不合格时,在应再加倍抽检,直至全数合格。高压风管和洁净

四、通风与空调工程调试的基本要求

1.调试前编制运转调试方案并经批准,组成调试小组,熟悉、了解空调系统以及相关技术参数、调试手法和手段、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调试环境等。各种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已符合调试要求,配合电气及自控专业完成所有电气检查与校核,调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在检定周期内,仪器仪表的精度等级及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的要求。

2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量测定与调整、单机试运转、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系统生产负荷联动试运转及调试。空调系统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动试运转应视竣工季节与设计条件是否相符作出决定。例如夏季可仅做带冷源试运转,冬季仅做带热源试运转。过渡季节视设备运行条件,确定冷(热)源是否需要运转及运转时间的长短。施工单位通过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与调试后即可进入竣工验收过程。

五、工程的竣工验收

通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在质量得到有效监控下,施工单位通过无生产负荷试运转与调试和观感验收将质量合格的分部工程移交给建设单位,包括文件资料。交工验收后施工单位还有保修的职责,并要在保修期过后向建设单位提出维护和使用方面建议,空调工程保修期为2个供冷期,并涉及夏季回访的问题,回访过程中作好记录,发现质量缺陷,在保修期内要取措施,如过保修期,要协商解决。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通风空调施工技术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实现可持续性建筑的技术?

空调实际上是空气调节,通过对空气的处理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空气温度、湿度以及气流速度和洁净程度达到一定要求的工程技术。一般而言,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冷热源、空气处理、空气输送和分配、冷热媒输送以及自动控制的部门,由于空调安装场所的用途、性质以及热湿符合等方面要求并不一样,由此空调系统具有多种分类方式,具体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和需求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空调系统的使用逐渐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必要技术装备。

一、室内温度定值设定

确定合理的室内温度,是在空调系统安装运行后建立科学而合理的建筑室内供热通风系统的必然要求。选择全年固定的室温值,这样的设定方式只适用于具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工业空调,而对于大部分的空调系统,冬天将温度吃力到偏高的温度将消耗更多热量,夏天将温度降低也将消耗较多的冷量。由此,全面不便的室温值的设定方式,既不具有完善的舒适度,同时也将造成能量的浪费。由此,还应根据室内的实际温度需求建立供热通风系统。那么实际而言,是在满足了基本的温度设定要求基础上,建筑室内产所的温度以及湿度应尽量提高,而冬季则应尽量降低,所设定的区间越大,则越能有效节约空调系统的能耗。

二、控制室外新风量

通过合理的室外新风量的控制,从而为建筑建立了良好的通风和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的室外新风量的控制和利用,能有效节约空调系统能量的消耗。空调系统的新风量越大,系统的能耗也将越大。由此,室外的新风量还应控制到尾声要求的最小值。一般而言,空调系统的冬季和夏季的最小新风量是根据身体的卫生要求冲淡有害物质,补偿局部排风、保证空调房间的一定正压值设定的。过去,空调系统新风量取30m3/(h.人),该值是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气体允许浓度值为0.1%—0.15%,并且在设定过程中综合考虑温度、湿度以及粉尘和气味等影响。当前房间内的粉尘、气味的影响较小,同时可以配置相应的净化装置,由此在当前能源相对紧张的状况下,还应对原定的最小新风量标准进行确定,但其取值仍未达成一致的效果。但在可预测客户的环境下,可实现手动调节空调系统的新风阀门,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三、空调系统安装时选择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的安装过程中,首先可选用节能空调系统,减少系统能耗。在办公以及商业等大型的公共建筑中可用变风量空调系统,能节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能量消耗,空调系统的安装过程中,用变水量水泵台数控制、转数控制以及二者同时控制的方式运行的水系统,替代定水量调节的方式是有效能源节约的方式。便水量运行在负荷减少时,调小水量,水温保持不变,在这样的状况下利用电动的二通阀以及平衡阀调节水量。水泵和风机的功能与空调管理系统中的流速呈正比。由此,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效果,在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不应用流高速。此外,主要管道中用低流速还能保证相应系统水力工程状况的稳定性。例如,风机转速的改变能改变风机的性能参数,风机的功率以及转速呈现三次方关系,而流量和流速则呈一次方。风机转速的降低可通过降低流量的同时也能大幅度降低能耗。在风机效率保持不变的状况下,实现空调系统稳定高效的工作。

3 正确利用新风量

对于持续运行的空调系统,除了在冬季和夏季用新风量节能外,在相应的过渡季节也应正确使用新分量。过渡季节气温较低的状况下,应充分利用室外新风作为空调系统的冷源。尤其对于建筑周围负荷影响小而区内发热量较大的建筑以及室内的环境。冬季以及过渡季节的室内供冷风,可选择利用室外新风具有的冷量,从而全部引入室外新风,缩短人工冷源和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达到自然通风供热。并且,在可变新风系统中除了安装温度以及湿度调节器外,还应安装具有季节工况的自动识别和转换的装置,并且至少有三个工况设计,也就是冬季、过渡以及夏季三种工况类型。在同时具有温度和湿度它调节需求的系统中,工况的装换可根据室外的干球温度和回风温度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

四、空调系统安装

建筑空调系统的安装应作好各项施工准备,严把五关,也就是图纸会审关、技术交底关、严格按图施工关、材料进场检验关、施工人员素质关。

在空调系统安装施工前工长、技术人员、质检人员首先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会审,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同时要做到发现图纸的错、漏、不合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是确保质量和施工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施工合同,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不要随意更改设计,如不能随意将射流风口改为球形喷口而影响使用效果;有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并办理变更洽商手续。 作业前做好细致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明确各工序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应注意的质量等问题;关键部位和特殊做法要绘出精细的大样图,作好样板引路,实行安装样板制。 选用具有良好素质的劳务施工队,自身具有很好的管理水平施工技能和同类施工经验,做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设备材料的购必须依据设计图纸的规格,由预算员提出材料,由材料员统一购买。做到货比三家、质优价廉。所购的设备及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试验报告,不合格的产品不许购,任何材料及设备经检验或试验合格并报验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最后;空调系统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少于8h。在试运转时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建筑装修材料是否干燥,室内的热湿负荷是否符合设计条件等。同时,在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时,一般能排除的影响因素应尽可能排除,如室温达不到要求,应检查盘管的过滤网是否堵塞,新风过滤器的集尘量是否超过要求,或者制冷量达不到要求。检查出的问题由施工、设计及建设单位共同商定改进措施。如运转情况良好,试运转工作即告结束。通过调试后的空调系统才能建立室内良好的供热和通风系统,保证相关系统的良好持续运行。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建筑通风器技术浅析?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实现可持续性建筑的技术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可持续性建筑广泛涉及建筑设计、暖通、建筑材料、自动化等许多专业的技术的不断改进与良好配合的结果。我们必须把可持续性建筑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待,着眼于综合效益的可持续性。本文分别从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建筑设备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具有可持续性的建筑技术。

1前言

我们向自然界索要满足城市化的需要,再将废物排放给自然,终于面临着枯竭,同时环境污染威胁生存的难堪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放弃现在高能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以保持的可持续利用性。建筑产业就是典型的立足于和能源大量消耗的产业,人们也早已开始研究实现可持续性建筑的途径。1994年11月,第一届可持续建筑国际会议在美国举行,会议对可持续建筑做了全面探讨,指出可持续性建筑的主要问题是、环境、设计和环境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各国都有做可持续性的建筑的尝试,如美国有“保护屋”,英国MiltonKeynes有能源公园,丹麦有可再生住房等。纵观这些建筑,可持续建筑的技术应具有以下4R属性:

RESOURCE—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节制的开发自然;

REDUCE—降低能耗、减小能源消费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减小污染物排放量;

REUNITE—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与现代高科技加工新型生态节能建材;

RECYCLE——与建材的再生利用,变废为宝。

我们寻找可持续性建筑最关键的部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可持续性要求对能源的消耗小。这意味着除了要做好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降低冷热负荷外,各种新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也是建筑节能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其次,可持续性要求能源的可持续性,新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思路。最后,要做到对环境影响小,就必须做到可再生利用自然及建筑材料等人造材料的可再生利用。

2实现可持续性建筑的技术途径

2.1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

以民用建筑为例,冬季热负荷包括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和加热由门窗缝隙涌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因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是降低暖能耗的最重要途径。我国建筑节能规划目标中,建筑围护结构承担其中47.2%的节能任务。

2.1.1外墙

分析外墙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Qj=AK(tR-to,w)a(a为温差修正)及冷负荷计算公式为Qc(τ)=AK(tc(τ)td)kαkρ(kα为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kρ为吸收系数修正),可见节能主要要控制围护结构的表面积A、传热系数K,而外表面的物理性能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对应的以下几条降低负荷的措施:

1)优化建筑外形,以最小的建筑外表面积包容最大的建筑空间即减轻墙外表面积的影响。外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推荐值为0.4。建筑形体系数每增加一个点,建筑能耗将增加5%左右。还应考虑作合理平面布置,如将电梯、楼梯、管道井、机房等布置在建筑物的南侧或西侧,可以有效阻挡日射,减少室内得热量。

2)用保温隔热,传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此类外墙材料有各类砌块、复合轻墙板以及外墙复合墙体保温技术等。

3)外装饰尽量做浅色处理,用光滑饰面材料,降低kρ,减少表面对辐射的吸收;

4)硬质铺地表面蓄积太阳能热量,会导致建筑周围温度的上升。如果利用绿地区域替代,将降低地面附近室外空气的温度。减少室内外温差,从而降低冷负荷。

5)研究如“可呼吸外墙”类同时具有良好生态性能的外墙。

2.1.2窗

窗的传热系数比墙的大很多,又经常开启,是冬季耗热的关键部位。窗的冷负荷分瞬变得热和日射得热,日射得热是室内通过窗玻璃得到的太阳辐射热,其计算公式为Qc(τ)=ACsCiDjmaxCLQ(A-窗的有效面积,Cs窗玻璃的遮阳系数,Ci-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由公式可看出,针对窗户的节能技术主要有:

1)结合建筑物朝向,纬度,合理的控制窗墙比,如高纬度南向窗户面积取大一点,以更好的利用太阳辐射,降低暖能耗。适当确定建筑物的挑檐、遮阳板的尺寸,安装可调式百叶、窗帘,调节室内日照。或用遮阳系统,一般安装在向阳的外立面或光屋顶上,可控可调,以到不同时间,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

2)用多层窗或用中空玻璃,利用空气夹层热阻较小的原理,降低玻璃的传热系数。普通单层玻璃K值在6.4左右,而中空玻璃窗K值在3.0左右,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提高。选择气密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塑料窗框代替常用的金属窗框,可有效减少冷风浸入。

3)用吸热玻璃、镀膜反射玻璃、夹层变玻璃等技术,降低玻璃的Cs,有效阻止通过玻璃的太阳辐射和室内热辐射。但这些高技术产品价格昂贵,希望在发展玻璃深加工的同时能降低成本,使之能普遍使用在住宅中。

2.1.3屋顶

1)用高保温材料。目前我国平屋顶保温材料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加气砼和膨胀珍珠棉,保温隔热性能一般。近几年广东等地推广使用一种预制好的隔热砖,可在结构层上直接铺设。有的地方用舒乐板作屋面保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近研制的防水珍珠保温板,具有带排气孔、重量轻、憎水率高、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等特点。

2)屋顶设置高效隔热层。可防止大量辐射热侵入室内,减少空调等耗能。隔热层在设计时,不仅要保证有一定的隔热空间,而且还应该保证隔热层能够通风,及时将热量带走,才能有效的保证隔热效果。我国传统的坡屋面设计就能较好地满足这个要求;

3)蓄水隔热屋面。利用水生植物遮阳,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以及利用蓄水的蒸发来提高隔热效果;条件允许时在屋顶上覆土,做植被屋面。上面种密叶植物,利用植物遮阳,覆土作为隔热层提高隔热性能。

2.2暖通空调新技术

建筑能耗降低主要体现在暖通空调设备的装机容量减少和运行的经济性上,因此,暖通空调技术措施的改进和落实应用是建筑节能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2.2.1暖新技术

冬季暖是中国北方地区住宅必不可少的,主要用集中供暖。热源供给主体是热力公司或小区锅炉房。我国目前市政集中供暖方式比例为46%,分户式取暖比例仅次于市政集中供暖,为44%。分户暖方式的特点在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同时用热也可以单独计量。随着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暖方式的多元化选择成为可能,集中供暖方式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暖、热水一体化的独立分户暖等方式纷纷出现。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能源条件和建筑情况,发展用适宜的节能暖方式,如辐射暖,主要依靠供热部件与结构内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为各房间供热(冷),热舒适增加,减少房间上部温度升高增加的无效热损失,因此可节省暖能耗。

2.2.2通风空调新技术

目前较多用的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及定风量全空气系统,但以下几种系统形式有着较好的节能效果,建议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

1)尽量用自然通风。用自然通风可以减少制冷负荷,并带走室内有毒及有异味物质,其动力是室内外温度差引起的热压和风压压力差。这种被动式的通风空调技术不开风机,无需制冷,应加以充分考虑,设计在温和天气如春冬过渡季节直接对流通风,实现基本零能耗;而在热而无风的日子尽量设计利用烟囱效应、风塔效应引风入内。

2)变制冷剂流量VRV系统。以制冷剂直接作为热传送介质,其每公斤传送的热量是205KJ/kg,几乎是水的10倍和空气的20倍,同时可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瞬间进行容量调整,使VRV系统能在高效率工况下运行,具有显著节能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3)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节能环保效益显著。

4)蓄能空调。利用晚上电价较低时段制冰蓄冷白天供冷,可起到削峰调谷的作用。

5)变风量空调VAV系统。送风状态保持不变,改变送风量来适应室外气象变化,从而降低了冷水机组的制冷量,也降低的风机的能耗。

6)热泵空调技术。将自然环境(太阳能、空气、水、土壤)中的低位能转化为高位能。以土壤源热泵为例,在一定深度的地层中,土壤温度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冷热媒流经这些区域进行热交换后可直接用于空调系统。未来地下土壤的冷或热能的利用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因为这种能源普遍存在,既没有污染物排放,也不生成污染物,另一方面运作费用极低,只需要进行初始投资回收的评估。

7)区域供冷技术。这样可以用效率高的大容量机组,考虑负荷参差系数而使装机容量减少,与分散式供冷相比,机房面积和管理人员都大幅减少,能源利用更为合理有效。

比较以上几种空调技术,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用自然通风时,如果建筑周围外环境质量较差,则容易引入外界的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同时可能导致热/冷流失,降低隔热效果;考虑制冷剂的价格的环境污染问题,VRV系统的容量不能很大;应用水环热泵的建筑必须有内外分区;蓄能空调只有在昼夜电价有较大差异时才有意义;VAV系统的自控很不好实现,国内罕有成功的实例;地源热泵地场温度分布的测定还不完善,以及布管技术与管材的选择问题,还有一年中从地下获取的和排放的热量应如何保持平衡等问题而水源热泵回灌成本太高,而且要求必须有环境水源才能实现。因此,总的来说,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是利用这些空调技术达到节能降耗目的的前提。

不论是用何种通风空调形式,都要注意自动化技术与暖通空调技术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合理设计、有效使用以及运行控制过程中的能量节约。建筑自动化即实现建筑设备系统(如供热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运输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办公系统、通讯系统等)的监测、管理、运行和控制的自动化,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室内参数设定值,自动调整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真正做到设备响应当地气候,保证建筑设备在提供要求的建筑环境的同时,达到初投资、运行费和维修服务费最小的优化目标。

再者,暖通空调设备的选型应分考虑各种节能及优化措施对设计负荷的影响,负荷计算不能再参照旧有围护结构的类型充和材料热工性能,否则会造成计算得到的冷热负荷与实际冷热负荷存在不小的差异。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系数,从而合理为暖通空调设备选型定装机容量,以节省初次投资和做到精确控制运行工况,节省运行费用。另外,照明负荷的大小、办公设备耗能指标及建筑内人员密度等都应用反映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参数值,而非仅仅依赖设计手册上的概算指标或经验数据进行估算。

另外,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对整个能源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研究为暖通空调系统配置合理的能源转化与能源输送系统,重点为我国北方地区热电联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供热、供冷方式,与集中供热、供冷相适应的大型制冷供热装置以及全面规划电力、煤气、冷热源及蓄能的能源系统。能源系统设计的很小变更,也会意味着大数量级的能耗降低。

2.3新能源技术

2l世纪住宅应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绿色能源,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能源自给自足,保护未来的生态和环境,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太阳能是自然界中的最充分、最便捷的可供利用的绿色能源,应优先选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而主动式太阳能技术的用则作为补充。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在设计时可在地面、屋顶安装一些装置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太阳能恒温房;也可在护结构的空气层中填以高效热反射材料,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而在阳光充足的寒冷地区,则可将护结构设计成蓄热材料;还可利用太阳能收集器或其他装置将太阳能进行收集、贮存和转换。在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本地气候,避免由于人工能源的大量使用而形成的居住者与自然的人为隔离,同时也可节能能源。主动式太阳能利用可通过窗户集热板系统、空气集热板系统、透明热阻材料组合墙等来实现。

2.4可再生技术

可再生技术的意义重大:变废为宝,同时解决污染问题。利用可再生逐步替代不可再生的领域,以应对未来建筑必须面临的诸如环境和生态保护,最少能源耗费等方方面面的挑战。一方面要实现自然的可再生,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垃圾、建筑材料等人造材料的可再生利用。

自然如雨水可以收集起来,引入蓄水池中,适度净化后用于浇灌花园、清洗和卫生间冲水等。还可以利用蒸发效应冷却建筑外结构或建筑构成元素,与自然通风协同作用,清洁环保地达到保证室内空间热舒适的程度。

垃圾处理,减量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建筑及生活垃圾可用分类回收及无害化解体处理。如由废纸、废纸板可制成保温材料和底衬;由废塑料可制成管子和地毯;废电池回收处理可回收大量金属等。在建造时会产生垃圾,应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尺度的推敲,符合模数,选择使用高效、精良的产品及考虑材料维护更换周期,用对环境更为有利的施工管理模式。另外,要充分利用剩余能量,注意对建材及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和废热综合利用、开发。

传统建材生产-使用-废弃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将大量提取出来,再将大量废弃物排回到环境中去的恶性循环过程,忽视了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其中最关键的是利用混凝土和水泥固体废弃物生产生态环境建材。

在我国,每年浇注混凝土约15—20亿m3,开山砂石约为11—14亿m3。废弃混凝土量约为60亿万m3,其中除一小部分用于填筑海岸、充当道路和建筑物的基础垫层外,绝大多数作为垃圾填埋,不仅占用大批土地(甚至耕地),而且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废弃混凝土块中含有大量砂石骨料,如果能就地回收,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作为骨料再利用,则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天然,还能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目前.我国每年约生产水泥5亿多吨,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石灰石、粘土和标准煤,同时产生大量的粉煤灰、CO、C02和SO2等,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水泥工业要大力提高其利用率和废物回收率,并能充分利用其它工业废渣废料。

3结论

可持续性建筑强调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存,有机结合,要从土地开发、建筑布局、建材选择、建筑使用及维护以及建筑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体现出对自然的索取少,能源消耗小,对环境影响小,再生利用率高的新特征。

总体来说,我们应首选优化设计,结合具体建筑尽可能用简单合适的技术,尽量适应环境的特点,依靠自然力来满足舒适性要求。尽管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被动的技术,但其在节能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我们要以辩证的观点、审慎的态度对待新技术。从整体性,协调性的观点来看,有一些所谓的可持续性技术只是某些环节的某些属性的改善,并不一定代表了整体水平的提高,相反有时大量高能耗的建筑设施及其施工反而会极大地抵消其积极的一面。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建筑,我们应以建筑和暖通行业为基点,材料、自动化等行业为支持,提高建筑的综合效益,让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措施探讨?

加强建筑通风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品质的有效措施。本文针对国内建筑通风的相关标准,重点分析建筑通风器技术分类以及各自优缺点,为通风器设备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随着全球变暖以及室内热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环保的建筑热环境调节改善措施成为行业与民众关注的焦点与热点。特别是在空调、暖季节中,为了提高室内的制冷或保温效果,往往密闭房间。然而由于空调房间缺少空气与室外空气的对流,人长时间处在空调室内,会造成缺氧、缺水等诸多身体不适,并且还易造成传染病交叉感染,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为了提高室内环境品质,人们通常用在空调使用过程中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动。

这一普遍用的空调暖季节通风方式不仅极大的增加空调的负荷,加重能源的损耗,而且在很多场合难以应用,例如:当室外噪声严重时,开窗通风换气会引来噪声污染;当室外风沙、灰尘较大时,开窗会破坏原本清洁的室内环境;晚上或者人少的时候,开窗会带来安全隐患。为了更好的实现室内通风,在建筑中设置通风器已成为节能的必然途径之一。通风器的作用就是将室外新鲜空气定量地引入室内,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将室外新鲜空气滤清,将室外新鲜空气滤清。使用通风器可以解决开启门窗通风带来的诸多问题,既提供舒适的新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同时降低暖、空调能耗。

鉴于通风器对于提高室内环境品质、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建筑用通风器技术现状,分析各种通风器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不同类型通风器技术特点设计建筑通风器方案。

1.国内相关技术标准

建筑通风对于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作用已经得到官产学研各界的高度认可。多个国家、地方标准对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室内换气次数或换气量作了相应的规定。国家住建部正在组织从机械和自然两个方面编制建筑通风相关标准,为国内建筑通风特别是通风装置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依据。2008年制定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用通风器》(JGT 233-2008)对门窗用通风器的材质和性能参数进行说明和规定,规范通风器产品质量。

2010年出台的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将建筑通风要求作为强制性条文,明确要求“每个耗能房间必须达到每小时1次的换气量”。2007年,吉林省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也对建筑通风也做了相关要求,倡导建筑使用机械通风来满足室内新风,根据CO2浓度检测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CO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2.通风器设备分类

通风器主要分自然通风器和动力通风器两类。自然通风器是指依靠室内外的大气压力(空气流动)和温差来进行空气交换的通风器,主要分为门窗式自然通风器和涵洞式自然通风器两大类。动力通风器是指依靠自身所带动力系统,主动对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器,主要分为集中式通风器和非集中式动力通风器两类。

2.1自然通风器

2.1.1门窗式自然通风器

门窗式自然通风器(如图1、2所示)通常安装于建筑物护结构(门窗、幕墙)上或墙体与门窗之间,能实现室内外可控通风,在工作状态下具有一定抗风压、水密、气密、隔声等功能。

门窗式自然通风器是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主流自然通风器形式。其特点是产品美观,不影响建筑外立面,无运行能耗。但这种结构存在如下不足:①安装于门窗之上,需要与特定门窗配套安装使用,不具备广泛的门窗通用性。②占具了较大的门窗面积,影响室内光(如图1所示)。③安装位受到门、窗位置以及长度的限制,较大的房间户型难以确保充足的通风量;④若通过热压差原理在门窗上下端均设计通风器,下端门窗式通风器的承重压力非常大。因此,该类通风器适用范围有限,可用于小户型高层建筑。

2.1.2涵洞式自然通风器

涵洞式自然通风器安装于建筑物护结构的墙体之上,利用在墙体上开孔,使室内外形成上下一条风路,利用热压差原理,实现室内外空气对流,进行空气交换,从而达到室内新风要求的效果,具有一定抗风压、水密、气密、隔声等功能,能实现室内外可控通风。

涵洞式自然通风器在国外使用广泛,在国内使用相对较少,其特点是:①预埋安装,安装方便;②可根据房间面积在外墙上灵活设计安装多套设备,确保室内通风效果;③防雨、隔音性能较好;④设备成本低,利于推广应用。其缺点在于单个房间使用过多会影响建筑外立面效果。因此,该类产品适用于各种建筑的小户型房间。

2.2机械通风器

2.2.1集中式机械通风器

集中式动力通风器(即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则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机械通风器的主要特点是通风效果好,通风效果与进风口的开口面积没有明显的关系,对建筑外立面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在一些高端项目以及难以利用自然通风效果的建筑中比较适合。但是其造价比较高;并且集中式通风器(即新风系统)大多需要在屋顶铺设风管,会影响层高,减少室内空间;部分不用风管,而直接用布设散流器的方案中,为了形成风路,相邻房间的隔墙上需要设置(下转第168页)(上接第184页)散流器,则可能影响到房间见隔音效果;同时机械通风系统需要设计风路,增加设计难度,若风路设计不当,可能形成排风端浑浊空气倒灌,另外机械通风器靠机电设备驱动工作,运行需要消耗电能,增加能耗。由于该类通风器的安装较为复杂,并且成本较高,因此,该类产品适用于洋房、别墅等高端住宅。

2.2.2非集中式机械通风器

非集中式机械通风器分为两种门窗式动力通风器和涵洞式动力通风器,都是在自然通风器的基础上加上了动力装置,利用室外新风,以改善建筑室内环境,弥补自然通风器设备通风量较小的不足。然而,由于增加了动力装置,设备产生了运行能耗,并且带来了一定设备噪声,特别是门窗式动力通风器,在运行过程中电机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通风器以及门窗设备上,噪音相对较大。因此,该类产品中涵洞式动力通风器性能优于同类型门窗式动力通风器,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房间。

3.结论

本文针对建筑通风进行研究,认为通风装置的使用是实现建筑通风的最有利措施,使用通风器装置是增强建筑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标准要求、通风器产品分类、各类通风器产品特点等方面对通风器技术现状进行分析。

以上建筑通风器技术浅析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暖通空调新技术有哪些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民用建筑的舒适性以及相关功能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现代民用建筑中广泛用暖通空调系统。而为了降低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能耗,减少能源的浪费,设计人员应积极运用先进的节能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合理应用来实现优化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提高节能效果的目的,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关键词: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暖通空调系统是现代民用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筑在使用过程产生能耗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民用建筑的整体能耗,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应简直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民用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节能型的暖通空调设备,优化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积极用新型的节能控制装置,并加强对清洁能源以及可再生性新能源的充分利用,全面提高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在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系统中进行节能设计概述

1.1要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在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在保证暖通空调系统正常发挥其各项功能的基础上减少能耗,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

1.2要以节能降耗作为设计目标。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而建筑行业是传统的能源消耗型行业,特别暖通空调系统所产生的能耗是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总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将节能降耗作为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既要降低能耗,还要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在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系统中进行节能设计的有效方法

2.1通过变频设备的合理选择来实现节能目的。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发现民用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电机、水泵和风机等设备所产生的能耗是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总能耗的20%左右,因此设计人员在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时,应充分了解民用建筑的实际情况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相关运行参数,合理选择具有变频功能的暖通空调设备,这样就可以根据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对设备运行频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2通过热回收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实现节能目的。由于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行时会有大量热量产生并向空气中释放,这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因此设计人员应通过热回收技术的应用来对这部分热量进行集中回收,然后利用流体传导等方式来为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提供其所需要的热湿环境,从而实现暖通空调系统内部的能量循环利用,这样可以使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得到有效地减少[2]。此外,对于暖通空调系统在通风换气过程所产生的能耗也可以通过热回收技术来利用所收集存储的能量为空气交换处理提供能源。在设计实践中,设计人员可以将热交换器设置在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排风口位置,这样在室内外空气交流时就可以利用暖通空调系统的余温或者余热来对空气进行预降以及预热,从而达到减少暖通空调设备能耗和能量负荷的目的。

2.3通过冷热水循环控制模式的合理运用来实现节能目的。设计人员在对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的冷热水系统进行设计时,应用温度调节装置来空气其进出口的水温,以降低冷热水温差所产生的能耗。设计人员还可以选择封闭循环模式来进行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这样能量就可以对空调系统中的能源进行循环利用。由于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可以简单地通过水泵的设置来实现循环运行,并能够为暖通空调系统的保养维修提供便利条件,因此不仅可以减少空调设备的损耗,也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3]。此外设计人员还应将温控设备设置在民用建筑的室外,以提高温度调节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4通过暖通系统的合理布局来实现节能目的。在现代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对系统的管路布局不断进行优化,既要尽量简化管路设置,又要能够实现不同房间对温度以及湿度的独立控制,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其实际需要来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个性化的调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而且也可以使用户在费用支出方面更加合理。

2.5通过联供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实现节能目的。在现代民用建筑工程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条件合理利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基础。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联供技术来利用天然气来为用户提供电力能源,然后充分利用发电余热来对民用建筑进行供暖或制冷,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这种联供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实现了对的充分利用,并有效降低了能耗。

2.6通过新能源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实现节能目的。随着我国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设计人员应积极利用新能源来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6.1合理利用地源热泵技术。近年来地源热泵技术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民用建筑工程的暖通空调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谓地源热泵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浅层地热来作为建筑供热以及制冷的能源基础。由于地热能主要位于地下浅层空间,其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比较小,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温度。因此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可以在夏季将地能作为冷源,并将建筑室内环境的热量通过地源热泵向下传递到地层中;通过地能也可以作为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冬季热源,通过地源热泵向温度较低的位置进行热量传递。此外,地源热泵也可以作为暖通空调系统的蓄热装置,这样暖通空调系统就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因此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民用建筑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来达到节能设计的目的。

2.6.2合理利用太阳能技术。目前我国在太阳能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通过主动以及被动两种方式来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由于太阳能的主动利用系统的技术比较复杂,对设计人员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其设计建设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设计实践中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之相比,太阳能的被动应用系统则具有结构简单以及适应范围广的优点,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民用建筑的结构特点以及朝向等来进行系统设计,综合运用太阳能集热墙、集热板以及光电板等技术设备,实现将太阳能来作为暖通空调系统的能量来源的目的,达到节能降耗的设计目标。

3结语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增强节能设计意识,在保证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各项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能源的合理运用来降低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既要提高节能效果,又要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从而实现我国民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旭艳.对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8):-98.

[2]张鹏.对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措施的探讨[J].居舍,2018(33):90.

[3]骆实.基于节能理念下的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2):23-24.

[4]刘立华.对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措施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183.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建筑通风节能设计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极大地带动了建筑行业机电安装工程的进步。而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暖通空调新技术应运而生。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探究。首先,对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相应概述,而后详细地对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进行了分析。

机电安装工程暖通空调新技术发展趋势

BIM 技术在进行相应的碰撞试验时,其自身可以进行自动的检查和分析,并且得出相应的数据,进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最大化降低盲目施工的概率,以此帮助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的准确施工数据信息,保证成本能够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进而相应的减少人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投入的浪费,最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暖通空调新技术还可以不断增加各个项目的合作能力,进而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工,以及有效提高人力、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总体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工程施工的质量。

另一方面,各个施工环节加强了联系,能够极大地降低因合作困难而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的发生,极大地提升了机电安装工程的集成化程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给企业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而目前,随着供热系统的自动化升级速度的提升,各类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增长,进而使得锅炉机制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使用,有效地保障了供热系统保持在更加稳定、平稳的运行。另外,随着分户计量的不断使用,使得我国在环保工作、节能减耗等方面的法律规划变得更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相关环保意识,分户计量的应用也得到了更大的使用空间。

建筑通风节能设计应将当地气候因素考虑在内,并科学地计算和分析通风负荷以及通风量,还可以借助机械设备进行通风,这些都有利于建筑通风的节能降耗。

1.建筑设计自然通风的目标

首先是在过渡季节和冬夏季部分时段取代空调,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使建筑以开放的姿态友好面对生态环境并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其次,对室内空气温、湿度等指标进行调节,改善空气品质,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其三,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与风速,避免城市噪音和污染物,同时避免回风成为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源。其四,大量火灾事故说明,烟气是造成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使用自然排烟技术,利用高温烟气产生的热压和浮力以及由室外风压造成的抽力,将烟气排至室外,满足应急通风需要。其五,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项适宜技术存在于传统建筑中朴素的生态思想和技术经验,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其转化和重构,以适应现代人居环境发展的需要,延续地方气候文脉。

2.建筑通风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2.1 通风设计中应加强对当地气候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建筑通风设计的要求都是全国统一标准,但是我国复员辽阔,南北和东西的跨度都比较大,这就造成了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季节出现较大的环境差异性。另外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也会对建筑外的风向和风量有着不同的影响。这些都对建筑的通风设计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但是在建筑通风的设计过程中却常常忽视区域在地理和地形地貌上的差异性。这就造成通风设计不够有针对性,导致在一些地区通风设计的浪费,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却会出现通风设计不足的现象所以在建筑通风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当地的气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通风设计中对气候进行分析主要是查找影响通风设计中的各种因素。根据建筑物要求的通风换气次数并且结合当地的气候可以制动更为详细的通风设计策略。对于影响到通风设计的气候要素要主要从风、温度、湿度和太阳辐射这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风主要是考虑当地的在当地气象资料记录中占主要比例的风向。根据当地的气象测量分析实际的风速和风压的大小。如果风速较小的话完全靠利用风压来实现建筑物的通风就较为困难。所以在建筑通风设计中要要综合考虑风向和风速的影响程度。温度决定着建筑物进行换气的次数。要根据一年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合理的确定不同季节中换气的次数。

为此在进行建筑通过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室内外设计参数,为建筑通风设计增加参考和提供更加科学的设计依据。

2.2 通风负荷的计算分析问题

在建筑通风设计中,通风负荷跟空调和暖的负荷计算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在《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对于负荷的计算也有了一定阐述并处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但是在规范中至少笼统的给出了空气调节的负荷计算公式,如果在空调季节需要逐段逐时的对通风的负荷进行计算,但是通风季节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进行如此繁琐的计算,可以适当的简化通风负荷的计算过程,因此在建筑通风设计中进行通风负荷的计算过程中将负荷分为主要两大类围护结构的负荷和室内的负荷。

对于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可以参照规范类似于空调季节负荷的要求来进行计算和分析,围护结构的负荷主要是由于围护结构的受热和形状的改变引起的负荷变化。对于建筑物的护结构,在建筑通风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由于温差变化导致的负荷为热负荷,这对通风设计来说属于有力因素,早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省略,不在进行考虑。同时在设计通风量大小的时候也要考虑对围护负荷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通风量越大其差生温差负荷也就越小,对围护结构也就越有利。

在通风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的室内负荷可以讲室内设备散热、照明散热和人体散热三个部分直接相加形成一个稳态的计算模型。

2.3 通风量的计算

在我国目前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中对通风量的计算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就是使得在建筑通风的设计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如果通风量过大,就会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得通风设备出现长时间闲置的状况。也会对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通风量不足的话也起不到以前的效果,一次置换建筑物内空气的时间就会过程,使得陈旧空气在室内有较长时间的停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也不利于及时的来调节室内的环境温度。在建筑通风的世界过程中可以讲通风量的计算分为两个部分,分为卫生通风量和降温除湿通风量。卫生通风量的计算可以直接参照空调、暖的新风量的计算方法,具体为满足稀释人员污染和建筑污染所需要额通风量的总和。对于建筑物内污染量的确定在《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参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关于建筑室内新风量的规定值。降温除湿通风量的计算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将建筑室内余热带走的通气量,二是将建筑室内的余湿带走的通气量,三是将室内污染气体带走的通气量。

如果建筑物内的预期环境较为复杂的话,在最终选取降温除湿通风量的过程中要选择最大值。其中建筑室内的余热所需要的通风量是最大的。在完成通风量的设计之后,也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对通风量进行验证,对建筑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进行验证,以便及时的调整通风量的大小,来完善通风量的设计。

3.借助机械设备通风

对于某些地区的建筑来说,完全自然通风并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宜的,有些建筑受特定条件的制约,也不具备低进高出的气流通道,仅仅靠风力与建筑物所形成的压力无法完成良好的自然通风,便要借助机械设备对自然通风提供动力,或者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季节进行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轮换。通过设备作用,还可以对进入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适度改善,滤城市噪音和污染物。机械设备系统应该由建筑设计、内部负荷、自然驱动力、外界环境决定,以最节能的方式满足内部环境的需要。

4.针对不同情况取不同控制策略

建筑自然通风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使用策略,同一天的不同时刻也有不同使用方法。把应变的思想运用到建筑通风设计中,通过改变通风方式和通风量,对建筑内部的热压差气流进行控制引导。这就要求充分利用技术条件弥补被动式系统所存在的缺陷,使通风模式与感应器所提供的室内外气温、风强度和CO2浓度等信息相联系,发挥主动控制的调节作用,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自然通风需求,实现系统性应变式的自然通风。

总之,在通风建设方面,用自然通风和机械式自然通风来达到节能,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改善室内热环境。在节能情况下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