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美股票上涨(国美股票停牌)

2.国美零售午盘放量飙升

3.国美离职补偿

4.惠而浦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提起诉讼

国美的近况_国美近期有什么新消息

国美概念股大涨原因

国美概念股近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现象。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解析国美概念股大涨的原因。

1.国美零售业务回暖

国美作为中国领先的家电零售企业,近年来通过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能力。国美控股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美零售收入同比增长30.5%。这一数据表明,国美零售业务正在迅速回暖,给投资者带来了信心和动力。

国美概念股的大涨也反映了市场对国美零售业务回暖的预期。投资者普遍认为,国美凭借其庞大的渠道优势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将在未来继续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家电市场的扩大。

2.电子商务增长势头强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国美作为一家既有线下实体店,又有线上电商平台的企业,受益于电子商务行业的繁荣。国美概念股的大涨也部分源于投资者对电子商务增长势头的看好。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同比增长23.2%。这一数据表明,电子商务行业的增长空间依然巨大。国美概念股由此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3.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利好

近年来,国美积极进行产业链整合,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合作,构建起完善的产业生态圈。这种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利好,也成为国美概念股大涨的原因之一。

通过整合产业链,国美能够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者看好国美通过产业链整合所带来的利好效应,因此纷纷选择投资国美概念股。

4.政策利好推动市场需求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消费升级和家电消费的发展。政策利好的推动,为国内家电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国美作为家电零售业的龙头企业,能够充分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推动。

例如,中国相继了促进家电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智能家居的推广等。这些政策利好不仅了市场的需求,也提振了投资者对于国美概念股的信心。

5.市场资金流向的影响

最后一个原因是市场资金流向的影响。随着国美概念股的大涨,市场上的资金开始涌入该板块。投资者看好国美概念股的发展前景,纷纷选择投资国美概念股,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其股价的上涨。

国美概念股大涨的原因主要包括国美零售业务回暖、电子商务增长势头强劲、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利好、政策利好推动市场需求和市场资金流向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国美概念股在近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态势。

国美股票上涨(国美股票停牌)

最佳答案黄光裕对决陈晓!家族控制人对决职业经理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胜利的天平又将会倾向哪一方?

曾经,黄光裕是国美电器真正的当家人、前国美电器董事局、中国首富;曾经,陈晓是永乐电器创始人、国美电器的职业经理人、黄光裕口中“我的接班人”;曾经,他们合作过、帮扶过,甚至亲密过。但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现在,黄光裕一心想要从陈晓手中重新夺过对国美电器绝对控制权,陈晓则想让国美电器打上真正的陈氏烙印。所以,只有决裂,才能显示出双方目前最真实的想法。

关于这场纷争,最新的口水仗来自于18日黄光裕的一封公开信《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黄光裕称,陈晓作为董事局,“存在个人野心,实施阴谋,挑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对此,国美电器一位高管对媒体回应称:从一审罪名来看,黄光裕是不是也伤害了很多其他人的利益?

而专家在接受记者访时则认为,不管这场争斗的过程和结果如何,这都给我国不少的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上了一课”,甚至是“难得一见”的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典型教材”。更有媒体点评认为,这是中国私营公司治理史上,家族控制人与职业经理人、创始人股东与财务投资者对决的惊心动魄一幕。

蜜月——

黄光裕收购由陈晓创办的永乐电器,也曾有合作蜜月期。“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合适的总裁人选。”黄光裕曾给陈晓下过这样的“定义”

在这场纷争的“史前时代”,黄光裕曾和陈晓在市场上竞争过,也合作过。但在2006年,他们彻底从市场层面的竞争变成了全面的合作,因为黄光裕收购了由陈晓创办的永乐电器。

“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合适的总裁人选。”在并购之后,黄光裕曾给陈晓下过这样的“定义”。而从当时的市场评价中,这个“定义”其实并不为过,因为陈晓是“有能力”的代表——虽然进入家电行业比黄光裕、张近东(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和张大中(曾经的大中电器创始人,后同样为国美电器所收购)等人晚,但陈晓却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让永乐电器成为了“上海滩”上的家电业霸主。还有一个侧面的佐证是,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时,永乐电器成功集资12亿港元,成为仅次于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排行第三的家电连锁巨头。

但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在国美收购永乐之后,还是有人怀疑:陈晓可能会不适应从“老板”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他也根本不会跻身国美电器的核心决策层。而当时,“架空”陈晓的说法不禁在坊间流传开来。但陈晓一直未对相关传闻作正面回应,只是承认当时决策层的结构是黄光裕的体系。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曾是黄光裕体系中的国美高层管理人员孙一丁、王俊洲和魏秋立等人,目前都已投向了陈晓的“怀抱”。

不过,就当时来说,黄光裕还是给足了陈晓面子。历数每次国美电器的相关会议,往往走在前台的都是陈晓,黄光裕却似乎刻意躲在幕后出谋划策。这个“史前时代”,在分析人士看来,是双方合作最黄金的时间段。

分裂——

引入贝恩资本,改变狼性扩张的竞争方式,对管理层进行大规模的股权激励。陈晓接过帅印后,开始了自己的市场运营手法和资本操作路径

然而,一场变故彻底打破了黄光裕和陈晓之间某种心照不宣的平衡。2008年11月底,黄光裕因多项指控被相关部门刑拘,“接班人”陈晓真的接过了黄光裕丢下的国美帅印,成为国美电器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并真正走上了国美电器舞台的正中央。虽然这是黄光裕首肯的一项任命,但这恰恰也是双方走向决裂的“导火索”。

短暂的喘息之后,陈晓就撇开曾经的上司黄光裕,开始了自己的市场运营手法和资本操作路径。

首先,2009年6月,被认为“对资金极度渴望”的国美电器引入了贝恩资本,后来,分析人士指出,这其实是双方走向决裂的开始。根据公开显示的贝恩资本注资国美电器的协议,其将拥有国美电器15.9亿元可转债,同时有权将其转换为10.8%的国美电器股权。一旦进行相关操作,这将稀释现在黄光裕手中33.98%的股权(黄光裕目前是国美电器最大单一股东,这也是黄光裕对抗陈晓目前最大的“底牌”)。与此同时,陈晓放弃了黄光裕一直以来在市场上狼性扩张的竞争方式,转而走效益优先的相对细化道路,关闭了不少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述资本操作,日前媒体援引黄氏家族代表成员的话称,“黄光裕也是通过媒体才得知该消息的”。目前,在黄光裕多次造势,包括上述《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中,都在拿陈晓的这项操作说事——“自己的民族品牌为外资所把持”、“国美电器”变成了“美国电器”等。但陈晓也有自己的理由,保住国美电器的股价及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们的利益。

其次,2009年7月7日,仅仅履新半年后,陈晓就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资料显示,该方案涉及总计3.83亿股股份,总金额近7.3亿港元。相关报道称,陈晓与另外10位公司董事及附属公司董事共获授购股权为1.255亿股,其中陈晓获2200万购股权,股权激励覆盖了副总监以上级别,共惠及105人。此举更是将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股权一直是黄光裕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多名高管一直没有得到的,而陈晓仅仅推出一份股权激励,就收买了几乎黄光裕的所有老臣。”一位原国美高层称。对比黄光裕的吝啬,陈晓的大度,更让黄光裕的老部下感到温暖和实惠。

当然,黄光裕是不会容忍自己的“孩子”改名换姓的。为了对抗陈晓和贝恩资本,黄光裕通过增持,保持了33.98%的持股比例。随后在今年5月11日,黄光裕夫妇利用手中掌控的表决权,于国美电器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在12项决议中连续投了5项否决票,导致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3名前任董事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未能通过。而根据此前签署的协议,如果贝恩投资在国美董事会中失去董事席位,将造成公司违约并须作出赔偿,相关赔偿额高达24亿元。这也就是陈晓日前所说“黄光裕不顾国美死活”的由来。

僵局——

是双方经营理念的较量,更是资本间的较量,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究竟会站在哪一边?

上述的决裂行动其实都是在半公开状态下进行的。8月5日,国美电器就正式宣布起诉黄光裕,罪名基于香港证监会在去年8月向香港高等法院作出的指控:黄光裕及其妻杜鹃策划国美电器在2008年1月22日至2008年2月5日期间,回购1.298亿股份,目的是以国美的资金购买本来由黄光裕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并将售股所得款项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港元的私人。这让矛盾正式对外公开,双方也彻底走向了决裂。

其实在8月4日,黄光裕就已经率先向陈晓宣战,指责近一年来国美电器业绩下滑是陈晓领导的董事局“管理不当”,并意欲重组董事局,让陈晓淡出国美决策层。

至此之后,双方就诸多问题打起了口水仗,并一直对峙至今。8月12日,国美5位黄光裕时代的元老倒戈,公开表示与陈晓共进退。

同时,陈晓和黄光裕阵营还积极利用媒体为自己造势,以期最终赢得胜利。“双方本轮的对峙,乃至一直以来的争斗既是陈晓和黄光裕双方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差异的体现——家族经营VS陈氏新思维,更是资本间的较量。”一位长期跟踪国美电器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最终的决胜者将是资本力量更强大的一方。这也凸显了资本在公司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根据双方的持股比例,黄光裕只要再拉拢16.02%的股权就能占据董事会话语权的半壁江山。而陈晓则需要拉拢更多的。但在不少媒体看来,陈晓也有自己的优势:国美电器管理层、中小股东及贝恩资本的绝对支持,或者说是“民心”。但目前,双方都已经宣称获得了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众多投资者的支持。

事实上,资本在市场上目前已经出现了异动。比如在8月6日,富达基金在二级市场减持国美电器1.792亿股,持股比例由5.57%降至4.37%。汤森路透的统计显示,国美电器目前有180个投资机构股东,持股合计占44.84%,前50个机构持有超过40%的股权。同时,国美2009年年报显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达基金3家总计持股20.6%。

“除了贝恩资本基本上明确会站在陈晓一边外,目前没有人能真正知道资本到底会支持谁。甚至,包括黄光裕和陈晓在内。”曾经管理过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经营管理研究室和总裁办公室,现任某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胡刚则认为,“总之,他们会选择给其带来利益最大化的一方”。

启示——

资本市场的罕见现象和典型案例

“姑且不论谁对谁错、过程如何、具体结果怎样,这场争斗在资本市场中确实都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和很好的案例。”东南大学法学院张马林教授告诉记者。

首先,按照惯常思维,决策层或管理层作为公司的行政机构,应听命于最大股东,但黄陈之争已经打破了这样的规律;其次,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像往常一样,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看似是我们自己人内部争斗的最终结果,外资机构的力量对中国资本市场,甚至民族品牌公司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对于本次黄陈之争中所显示的公司董事会相对的“决策独立性”,张马林特别指出,“站在保证股东收益角度上,董事会(局)的这种决策更加民主,更能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但站在大股东的角度上,这就违背了其对公司的绝对控制,甚至可能影响到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决策。”

国美零售午盘放量飙升

国美股票上涨引发关注

国美股票近期出现了上涨的趋势,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篇文章将对国美股票上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国美未来发展的影响。

国美股票上涨的原因

国美股票上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国美作为中国领先的家电零售商,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国美不断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力度,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使得国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相对的优势,也为其股票的上涨提供了支撑。

国美积极推进智能家居战略,投资了一批技术领先的智能家居企业。这使得国美能够在未来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有望获得更多的利润增长空间。市场对国美智能家居战略的认可也成为国美股票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国美的管理团队一直以来都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优质购物体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这种积极的发展态势也为国美股票的上涨提供了动力。

国美股票上涨的影响

国美股票上涨对国美未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国美股票上涨提高了公司的市值和股东的财富,为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和实施战略布局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将有助于国美加大对线上线下融合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国美股票上涨对国美的品牌形象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股票上涨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也使得消费者对国美的信任度提高。这将进一步增加国美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形成良性循环。

国美股票上涨还可能引发其他投资者对家电零售行业的关注,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将为国美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进一步扩大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总结

国美股票的上涨是由于其良好的盈利能力、智能家居战略的推进以及积极的创新发展路径等因素所驱动的。股票上涨将为国美提供资金支持、品牌形象提升和市场机会拓展等积极影响。未来,国美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发展。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国美股票上涨的关注也将进一步推动国美的发展进程。

国美离职补偿

国美零售午盘放量飙升,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市场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业绩表现、市场情绪、行业趋势等。

首先,国美零售作为一家知名的零售企业,其股价的波动往往能反映出市场的整体情绪和预期。午盘股价的放量飙升,可能是因为公司近期公布的业绩表现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例如,如果国美零售在近期发布了营收或利润的增长,或者宣布了新的业务扩展或合作,这些都可能引发市场的买入热情,从而推动股价的上涨。

其次,市场的整体情绪也可能影响国美零售的股价。如果市场整体处于乐观情绪,投资者可能会更倾向于买入股票,从而推动股价上涨。这种市场情绪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政策、国际政治环境等。

最后,零售行业的趋势也可能影响国美零售的股价。如果零售行业整体处于增长趋势,那么作为行业重要玩家的国美零售自然会受益。例如,如果消费者信心增强,或者线上零售业务持续增长,这些都可能推动国美零售的股价上涨。

总的来说,国美零售午盘放量飙升可能是由公司业绩、市场情绪和行业趋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具体的原因还需要根据更详细的市场信息和公司数据来进行分析。请注意,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全面考虑各种信息,理性分析市场动态和公司表现。

惠而浦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提起诉讼

“国美电器”曾是家喻户晓的电器大卖场。图/视觉中国

国美危机正在进一步发酵。

11月18日,上市公司国美零售公告终止对鹏融地产全部股权的收购,意味着黄光裕今年8月提出将国美商都、湘江玖号两处物业所有权注入上市公司的终告流产。为承托股价,近两年黄光裕的物业处置动作不断,2021年4月7日,他已将鹏润大厦、湘江玖号和国美商都三处物业近20年租约注入国美零售。

但目睹黄光裕、杜鹃夫妇这一年的频繁减持,如今市场更愿意将前述看似“自救”动作解读为“自败”。

港交所国美零售大股东权益披露记录显示,黄光裕夫妇持股比例在2021年4月7日注入三处物业租约后达到顶点,为87.11%。黄光裕夫妇频繁地减持动作自2021年底开始,迄今共减持13次,累计约10亿港元。

最近一次发生在鹏融收购公告终止前4天,11月14日,黄光裕夫妇在0.1381港元的位置减持5亿股,6905万港元,减持后,其持股比例不足去年高点的一半,为37.79%。一年间,由黄光裕实际控制的国美管理(Gome Management Limited)、恒海投资(Ever Ocean Investments Limited)亦跟随黄光裕同步减持。

2021年2月,出狱8个月的黄光裕回归国美时,国美零售股价一度飙涨至2.28港元,是10年间从未有过的高点。截至发稿,国美股价为0.119元,市值不足43亿港元,相比2021年2月的高点,跌去95%。

国美已深陷债务深渊。2022年半年报显示,国美对银行、员工、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累计负债近586亿元人民币,年末应付账款及票据超过144亿元,而其账面现金只有24亿元。相比之下,2021年初,苏宁危机爆发之时,公开渠道显示其债务为400亿元,2021年末到期债券约为160亿元。

“我把青春都给了国美,

现在被迫出来”

9月初,在国美工作20年的林波办理了离职。作为总部某运营部门的部长,40岁的林波在一个月前接到人力要求其调岗的通知。接受调令的林波在签合同时发现,用人单位不再是国美电器,而国美也没有出具劳务派遣的三方协议,担心到新公司后国美工龄清零,林波拒绝签约,接受被裁。

按照《劳动合同法》“N+1”的离职经济补偿规定,国美应补偿林波30余万元。“但谈的时候人力提出离职补偿30万元封顶,如果不接受封顶,离职补偿得报到董事长,流程很麻烦,老板也有可能不批。”林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尽早拿到补偿,林波接受“补偿封顶”后离职。

此后,除了在10月15日收到了公司拖欠的8月薪资,林波再未收到国美打款。除了补偿款和9月工资,2022年上半年的奖金也未能如期发放。林波称,今年4月是国美最后一次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此后公积金便一直欠缴。

考虑到国美债务问题,林波与同样被裁的同事提起集体劳动仲裁。“因为是集体仲裁,(北京通州)区仲裁委让我们开庭前先跟国美协商。”林波称,第一次协商后,国美提出11月20日以前先支付第一笔赔偿金,12月结清剩余补偿。但就在协商当天,国美推翻了这个方案。“几个小时后仲裁委又给我们打电话,一开始说推迟到明年4月25日结清,大家不同意,最后妥协到3月31日。我们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但必须先拿到能生效的法律文件。”林波说。

不论在职还是离职员工,均被拖欠工资或补偿款。国美App“打扮家”原员工秦聪今年6月被裁员,而她从3月份开始就领不到薪酬了。“欠薪7万多,也没有按照承诺的时间和金额支付工资和赔偿金,我们不得已才去了劳动局,但仲裁结果出来了,我们依然拿不到钱。”秦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接受访时,林波正在为当天下午的面试做准备。“各个家电厂商和电商都投了简历,但国美出去的人没有电商经验,再加上年龄超过35岁,很难找到工作。国美还有许多工龄25年左右的老员工,但市场上许多公司是超过32岁就不要了。”

据国美2021年年报,截至2021年底,国美35岁以上员工占比超过53%,国美危机骤然爆发,意味着大多数老员工要面临更大的再就业压力。

林波已婚已育,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待业两个多月,急需资金周转。“我把青春都给了国美,现在被迫出来,是啥都没有了,再找不到工作的话,只能去开滴滴、送快递或外卖了。”林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职场社交平台脉脉显示,近期国美在职及离职员工都十分活跃,其中包括在国美工作近15年、已于11月离职的原零售战略管理副总裁赵丽明。在赵丽明之前,从7月开始,离职的国美高管还有“打扮家”创始人崔健、CEO高非、“真快乐”负责人丁薇、“国美管家”CEO曾之宁。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国美老臣”国美投资CEO何阳青和国美电器CEO王巍9月的离职。

与外界感知不同,多位员工表示,国美危机早在2021年下半年即已爆发。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销售就下滑了。但问题严重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销售一落千丈。”曾负责运营工作的离职员工初颖回忆。在员工看来,由于长期为库存所累,国美应付账款和票据周转天数变长,而在结款变慢的情况下,黄光裕回归后强势改变长期以来的合作模式,要求供应商单独支付展厅服务费,并需一次性付清,激化了矛盾。

国美零售财报显示,从2016年起,集团应付账款和票据周转天数从119天一路增长到2020年的187天。随着黄光裕的正式回归,国美先后与拼多多、京东战略合作,两家电商巨头分别购买了2亿美元和1亿美元的可转债。此外,公开渠道可见的融资动作还包括国美与广发银行昆明分行的战略合作,这项2020年5月签约落地的合作,使国美获得广发银行昆明分行3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

现金流的改善直接反映到次年的应付账款和票据周转天数上。2021年,国美将这项关键财务指标缩短了12天,至175天。身处疫情带来的零售困局,出狱不久的黄光裕没有选择谨小慎微地纾困,而是延续一贯风格,在集团高管会上喊出“力争用18个月时间恢复原有市场地位”。

从2021年初开始,黄光裕在电商“真快乐”、家居“打扮家”、供应链中台“共享共建”、酒类供应链“国美窖藏”、物流配送平台“安迅物流”五块业务上同时大举扩张。

彼时“元宇宙”概念方兴未艾,黄光裕则入局延揽区块链从业者,今年4月入职国美任“打扮家”CEO的孙浩在脉脉介绍自己的职责时,就有“居家元宇宙”一项。激进扩张反映在财报上,2021年国美零售管理费用相较上一年增加近40%,其中薪酬支出净增2.08亿元人民币,由2020年的8.77亿元增长到10.85亿元。

高举高打的策略不被市场看好,黄光裕回归以后,国美零售股价一路下跌。五块新投入业务中,“打扮家”身处国内地产寒潮,“真快乐”面对白热化的电商搏杀毫无招架之力。高投入、低产出的新业务反向拖垮苦撑15年的零售主营业务。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美亏损32.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加63.3%。半年间,账面现金就从43.78亿元骤减至24.09亿,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上半年的157天飙至301天,净增144天。

在员工被欠薪之前,各地已陆续出现消费者在国美电器门店付款后无法提货的情况。2022年下半年以来,各省市国美电器门店大规模闭店,门店拖欠租金、水电费的情况时有发生。

银行方面,已先后有长安银行、兴业银行、上饶银行、光大银行、江苏银行提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之诉,针对国美的财产保全、执行案件不断。而供应商一侧,随着今年4月惠而浦中国公告国美电器长期拖欠货款8236万元后,各地供应商追讨欠款不断。

“国美的电商

从来就没有真正做起来过”

在林波的记忆里,他跟随国美经历了三次危机。

前两次危机紧密相连,从2008年11月黄光裕被捕、权力中空开始,继而引发永乐电器创始人、国美电器董事会陈晓与黄光裕家族长达2年的内讧,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直到2011年3月,陈晓出局,国美才逐步恢复运转。

(资料)黄光裕。图/视觉中国

刚结束两年内耗的国美很快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黄光裕被捕的2008年,国美电器的资产负债率高达 88.84%,动荡之中,国美取收缩战略,大幅缩减了资本性支出。与主要竞争对手苏宁相比,门店数量、面积均落下风,近60天的存货周转天数也远高于苏宁的46天。

也是在国美结束内讧的2011年,由于家电渠道格局日益向家电连锁集中,议价权越来越低的家电制造商与家电连锁的矛盾日渐升级,这使得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势力得以兴起。

2008年,京东商城销售额为13.2亿元,仅占国美、苏宁的1%。彼时,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全国家电连锁在家电零售中占据18%的份额,其市场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而到了2011年,同样瞄准一二线城市的网购渠道占家电市场比重已达6.3%。

与当时的线下市场相比,家电网购的价格通常低10%到15%。家电厂商与连锁的博弈使得厂商与电商的合作更趋紧密。2010年,京东商城不到30天的存货天数已显著低于国美、苏宁,运营优势十分明显。

国美、苏宁都关注到了市场对电商的热情,开始谋求转型。2011年,国美趁势收购库巴网,并与埃森哲联合开发推出网购网站“国美在线”。“美国百思买的电子商务占其总体销售的比例只有5%,而美国电子商务市场比中国更领先,所以对于国美电子商务平台来说,按照国美目前实体店超千亿元的销售规模,其(线上)销售收入应该在 50亿元到100 亿元更加合理。”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当年表示。

当年苏宁以60亿元账面净额达到现金储备巅峰,而国美则不足5亿。在这样的财务背景下,国美、苏宁当年发布的电商战略几乎“背道而驰”。

与国美相比,苏宁当时的判断和规划显得极为大胆:“10年后苏宁易购的年销售规模将达到 3000 亿元,实现再造一个与苏宁实体店等量齐观的网上苏宁。”事实上,就在一年前,苏宁易购的看法和国美相似,也是将电商作为实体店的有效补充,但试水一年,苏宁易购在2010年获得高达400%的同比增长,态度骤然转变。

苏宁、国美都在2012年卷入了由京东、天猫发起的价格战。“如果再放任京东如此发展下去,我们实体店的份额也将被这些电商企业瓜分。”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当年公开表示。为此,苏宁喊出“用‘全网比价’真正将价格战落到实处”。而“国美在线”总经理韩德鹏则回应:“国美不惧比价。”

豪言壮语没能帮助国美从那场惨烈的电商价格战中突围,却使国美全年净利润为负。到了2013年,国美的资本性支出不得不再次收缩。事后回看,在决定此后十年苏宁、国美、京东走向的关键之年,国美选择收缩线上业务,深耕线下,苏宁正式开启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零售模式,而京东则依靠价格优势、丰富的非电器品类、良好的用户体验而高歌猛进,逐步拉开与苏宁、国美的差距。

“各个厂家也逐渐完成对自家产品的分类,也就是说电商产品和线下产品完全分开了。整个电商行业逐渐垄断了低端产品,意味着连锁的引流产品基本都没有了。”林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此后三年,线上业务收缩的国美在电商研发上没有人员投入,相比京东、苏宁千万级的用户规模,“国美在线”活跃用户数停留在十万级,SKU远远落后于京东、苏宁。

林波当时也考虑过离开国美,加入电商平台。“国美自己的电商做得不好,我那时也就没有很看好电商,但没想到京东他们发展得那么快。”

国美在战略上重提线上业务是在2016年。然而此时“国美在线”早已错失与阿里、京东、苏宁正面拼杀的机会。“我们的线上(业务)不是为了单独剥离出来去和阿里、京东 PK,或者线下全部往线上转型。今年应该能保持 90%、100%的增速,但明后年会不会继续保持是否有所减缓无法确定。”国美零售投资关系总监李虹在一次投资者交流上表示。

管理层语焉不详背后,是国美始终无法厘清线上业务的思路和目标。在那个时点,国美无力抓住电商,只能抓住售后服务“国美管家”的微小切口。

从2017年到2019年,从未真正展开电商业务的国美,提出从“电商零售”向“家·生活”的战略转型。这项以家电连锁为基本盘,向外探索“家居+家装”的战略中,依然找不到线上转型的操作路径。而从操作层面看,2018年,国美先后入驻拼多多、京东,开出两家国美电器电商旗舰店,似乎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做电商平台。“国美的电商从来就没有真正做起来过。”林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直到2020年,黄光裕出狱前夕,国美突然推出电商平台“真快乐”。但不论是市场还是员工,都对其“社交”电商的定位颇为困惑,前有传统电商巨头,后有已崛起的“抖快”直播电商,国美的生存空间何在?

具体操作上,“真快乐”尝试过直播、砍一刀等玩法,都未能激起市场反响。“我们的电商做得真的太差了。”初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分析得头昏脑胀,

但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

与线上业务的摇摆不定及黄光裕归来后新业务的缥缈无依相比,国美零售在线下14年的生存堪称坚韧。

2011年,家电渠道结束以全国连锁为主导的时代,但电商崛起、竞争对手苏宁大力布局线上,并不意味着线下竞争烈度降低。相反,由于电商最早从一二线城市切入,守住市场份额变得格外艰难。

从门店运营来看,十余年间,国美在门店数量上死死咬住苏宁,并在单店面积差距上保持稳定。从线下坪效来看,国美单位面积销售额始终高于苏宁,即便在国美最为困难的2010年到2012年,也是如此。

2013年,决定收缩线上业务、深耕线下的国美,收缩资本性支出,转向精细化运营,更注重高毛利差异化商品的选品。当年,国美在全国范围内关闭126家低效门店,新开93间门店,更加注重电商布局尚不深入的三四线城市市场。这使得国美当年立即缩短了账期,并改善了存货,收入和净利率都获大幅提升。沿着这个思路,2014年,国美实现营收600亿元,其中有95%都来自线下。

线下毛利率持续走低的市场背景下,摸索两年后,洞察到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二级市场将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2015年,国美对深耕线下的战略提出了更为明确、清晰的路径。

当时二级市场主要由品牌专营店和区域性家电连锁把持,国美的市占率仅为3%,二级市场在国美的门店数中占39%,收入贡献只占不到25%。为拿下二线市场,国美通过收购“艺伟”,在上市公司1224家门店的基础上,一举获得590家同店销售和毛利率都高于上市公司的体外门店。“艺伟”109万平方米的仓储,也使国美仓储面积提高50%以上。

而在一级市场,国美开始效仿宜家,尝试体验式卖场。为了提高毛利率,在差异化产品的选品上,国美已不满足于成品筛选,而转向首发、定制,争取华为旗舰新品、苹果新品的首发。此外,国美也不再满足于只吃高端商品带来的高端消费人群,转而靠低价包销、大型促销获取低线消费者,比如在iPhone新品上市后,低价包销上一代产品,以实现较高利润率。这种摸索使国美在2014年获得苹果当年“最佳经销商”的称号。

到2017年,国美主力门店规模、面积均反超苏宁,但在二级市场的拼杀仍在继续,而电商压力之下,苏宁和国美的销售、管理费用均有大幅提升,其中人员薪酬、广告费用、租金等都明显上行。而在库存问题上,苏宁借助“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将自己的存货周转天数降至37天,国美则从2007年的48天上行至68天。

“国美的库存问题一直很严重。”林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与电商做差异化,门店选择用高毛利、高售价的高端产品,这就必然导致本就低频的家电消费人群进一步缩减。

20年前,林波从大中电器的基层销售干起,后进入总部负责购。林波认为,国美从零售终端到购的反馈一向灵敏、顺畅,哪怕是在电商崛起、国美日渐被遗忘的状态下。但随着滞销库存问题不断积累,2020年疫情暴发后,销售逐渐走向失控。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开始加班。”2020年,林波已升任运营部门的部长,负责商品分析。“因为销售不好的情况下就需要分析,分析商品为什么不好卖,或者店面为什么引流不成功,我们的库存到底是什么状况,滞销90天、180天和360天的比例是怎样的。一直一直在分析,头昏脑胀,但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经济大环境不好,电商竞争力更强。”林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库存不良,需要改善,我们就提出建议,如何销售、如何去跟厂家谈判。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钱,比如促销打折,钱在销售部门掌握,要向集团申请资金,但可能因为没有钱,最终就是解决不了,基本就推不动。”林波回忆。

从2016年起,国美零售就已坠入亏损深渊,到2021年末,5年已累计亏损约200亿元,早已孤木难支,终于在黄光裕归来后,彻底崩塌。

惠而浦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提起诉讼

 惠而浦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提起诉讼,此次惠而浦(中国)要求国美电器及其子公司支付货款和相关损失合计近八千万元,国美电器至今仍未支付。惠而浦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提起诉讼。

 惠而浦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提起诉讼1

 惠而浦中国与国美电器的纠纷仍在发酵。据最新消息,惠而浦中国已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向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立案。

 “从法律角度上,国美有大量的货款没有及时支付给供应商。按经销合同约定付款,这是他们作为一个经销商、作为一个零售商所需要尽的责任。”5月12日,惠而浦(中国)总裁梁惠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时表示。

 随着家电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行业利润日益微薄,不管是厂商还是渠道,日子都不好过。在本该抱团取暖之际,双方却选择唇枪舌剑,甚至对簿公堂,再一次凸显了家电行业的零供矛盾。

  矛盾激化

 4月25日,惠而浦(600983.SH)对外公告,即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惠而浦中国表示,自2022年开始,国美电器拖欠情况愈发严重,惠而浦中国先后两次致函,要求国美支付拖欠,但对方至今仍未支付。目前,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尚拖欠的为6649.09万元,国美定制(天津)家电有限公司尚拖欠的存款为1166.6万元。

 次日,国美电器在其官方微博上回应,称公司不存在拖欠货款的情况,反而是“惠而浦尚欠付国美电器各项费用约1000万元”,并将战火引向惠而浦中国控股股东格兰仕,认为是格兰仕为倒逼国美电器对其补贴不合理费用,意图通过惠而浦制造事端解决问题。

 对此,梁惠强表示,惠而浦中国与国美电器终止合作关系,并通过法律手段来追讨欠款,完全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这个行为跟我们的股东或者其他因素没有半点关系。”梁惠强表示,近年国美与惠而浦中国的合作规模正逐年减少。2019年-2021年,惠而浦中国对国美电器的销售金额依次为1.52亿元、0.98亿元、0.80亿元,销售占别为2.87%、1.98%、1.61%。

 “国美电器销售占比非常低,终止合作对惠而浦中国没有任何实际性的影响。”梁惠强认为,这次纠纷本质上是模式的选择,也是品牌商选择更高效销售通路的必然结果。据了解,如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普遍用的是代销模式,供应商交纳一定的进店费、促销费、推广费等各项通道费,卖场提供展示、宣传及产品出样等服务。

 记者注意到,作为惠而浦中国的大股东,此前格兰仕也曾与渠道方发生争执。2019年6月17日,格兰仕发布声明称,自5月28日格兰仕高层拜访拼多多后,其天猫平台的搜索端出现异常,影响正常销售。随后,格兰仕接连发布多份声明指责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天猫也在当年双11大促前将猫宁店铺的格兰仕产品全部下架,直到2020年6月双方才“握手言和”,签订新的合作协议。

  渠道变革迫在眉睫

 去年,格兰仕正式完成对惠而浦中国的收购,成为其控股股东。95后“创三代”梁惠强被委以重任,担任惠而浦中国总裁一职,全面负责惠而浦中国的日常运营以及收购后的整合。

 格兰仕入主第一年,惠而浦中国仍未扭亏。据惠而浦中国最新披露数据,去年公司实现营收49.31亿元,同比下降0.26%;归母净利润为-5.89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293.41%;扣非净利润为-6.68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05.09%。

 对于营收下滑,公司认为是受2020年三洋品牌退出,以及国内市场需求降低、疫情影响较大等因素所致。分产品来看的话,去年惠而浦洗衣机收入18.98亿元,同比下滑12.15%,毛利率为12.05%,同比减少7.66个百分点;

 冰箱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22.43%,毛利率为7.41%,同比减少7.84个百分点;生活电器收入16.7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为3.71%,同比减少8.58个百分点;电机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25.04%,毛利率为16.6%,同比增加4.83个百分点。

 对于去年的业绩表现,梁惠强认为,虽然惠而浦中国去年业绩有所下滑,但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我们对于一些前期积压的历史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对相关资产进行了重新估值,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现金流等,都在快速向好。”

 去年7月,惠而浦中国确立了“惠而浦+帝度”双品牌战略,对品牌定位跟产品策略做了更明确的区分。过去一年,惠而浦中国主动退出一些中低端产品,把更多精力和投入在高端尤其是套系化的产品当中。

 梁惠强表示,“在一些新的渠道,比如前置整装家居渠道,实现了比较大幅的增长,这些不只是靠单品的销售,而是从冰箱、洗衣机到厨电一个整体套系化的销售。”据透露,今年惠而浦中国将继续加大套系化产品的销售比重。

 除了传统冰洗以外,今年惠而浦中国还会大力拓展干衣机、烟机灶具、洗碗机、嵌入式厨电、垃圾处理器等品类,以结合现代家庭的消费升级需求形成整套解决方案。此外,据梁惠强透露,针对包括惠而浦空调、生活电器、小家电以及热水器等前期授权给苏宁经营的品类,公司希望在品牌授权陆续到期后,能够把所有品牌的相关授权集中到上市公司来做统一管理。

 与此同时,惠而浦中国今年还将继续渠道变革。据了解,过去一年惠而浦中国主动退出一些传统连锁卖场,把倾斜在更为高效率的线下和线上渠道,以及自建专卖店。

 在梁惠强看来,这次与国美终止合作正是惠而浦退出低效渠道的必然选择。他表示,未来惠而浦中国将从三个方面来布局渠道:首先是全渠道布局,“所有渠道都要涉及,这样才能知道市场的变化方向,不能过度侧重某一个渠道。”

 其次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梁惠强坦承,对于当下的惠而浦来说,要全面渗透所有渠道并不现实、科学,因此必须要有所侧重,选择性地向具有潜力的渠道来进行投入。最后是一定要有自建或品牌可以掌控的渠道。据悉,接下来惠而浦中国将在全国主要一线城市,如广州、深圳、佛山、宁波、杭州、南京、合肥等陆续推出城市旗舰店。

 惠而浦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提起诉讼2

 此前因为欠款问题互发声明指责的惠而浦(中国)与国美电器纠纷再有最新进展,惠而浦(中国)称已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国美电器,案由为合同纠纷。根据惠而浦(中国)最新发布的声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已经立案。

 惠而浦(中国)方面指出,自2022年开始,国美电器拖欠货款情况愈发严重。为了防止风险扩大,惠而浦(中国)已两次致函国美电器,要求其支付拖欠货款,但国美电器至今仍未支付。

 此次惠而浦(中国)要求国美电器及其子公司支付货款和相关损失合计近八千万元,其中包括诉国美电器合同纠纷案,请求判令国美电器支付货款6649.09万元、赔偿逾期损失139.84万元;诉国美定制(天津)家电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请求判令国美定制支付货款1166.6万元,赔偿逾期损失11.8万元。

 此前的4月25日晚间,惠而浦(中国)曾发布公告,称基于国美电器在支付货款方面未按合同执行,长期出现延迟的情况,决定自公告之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惠而浦(中国)在公告中提及,国美电器在支付货款方面未按合同执行,长期出现延迟情况。

 2022年4月起这种情况持续恶化,加上近期资本市场波动,从而导致公司管理层对国美电器未来偿付能力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据悉,惠而浦4月24日向国美电器发函催款,但国美电器在4月24日和4月25日两次回函中均未给出支付到期货款的明确承诺和安排。因此惠而浦决定立即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

 根据惠而浦给出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对国美电器应收账款余额合计8710万元,扣除预提折让折扣(以双方实际商定后为准)后的净应收为8236万元。

 不过,随后国美电器也发布声明,称惠而浦管理混乱,长期未按合同履行应尽义务。双方签订了多个《购合同书》合作以来,惠而浦长期未按合同约定对相关费用进行对账和确认,截至目前,惠而浦尚欠付国美各项费用约1000万元,滞销残次品超2000万元。

 同时,国美在声明中还提到了惠而浦(中国)的控股股东格兰仕,称“因格兰仕在与我司合作过程中投入了与其经营能力不符的,造成尴尬局面,为保证格兰仕在我司经营生态中顺利发展,我司曾多次劝阻对方,但格兰仕并未听取我司的专业善意建议,格兰仕为倒逼我司对其补贴不合理费用,意图通过惠而浦制造事端解决问题;

 此次惠而浦行为充分说明了所有的问题都是大股东格兰仕制造出来的。”

 根据此前公开的数据显示,惠而浦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对国美电器的销售金额分别达到1.52亿元、9812万元、7958万元。

 惠而浦就国美拖欠货款一事提起诉讼3

 此前因欠款问题互发声明指责的惠而浦(中国)与国美电器纠纷又有新进展。

 近日,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而浦中国”)发布声明称,惠而浦中国于2022年4月26日发布《关于终止与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关联公司合作的提示性广告》,披露因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电器”)及其下属关联公司未按合同支付货款,惠而浦中国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

 经催告、协调无果后,为了保证惠而浦中国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近日惠而浦中国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合同纠纷诉讼,截至本声明发布之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已经立案。

 惠而浦中国表示,其长期为国美电器及其各地门店供应各品牌家用产品。自2022年开始,国美电器拖欠货款情况愈发严重。为了防止风险扩大,惠而浦中国已两次致函国美电器,要求其支付拖欠货款,但国美电器至今仍未支付;其中国美电器尚拖欠的货款为人民币66490962.42元,国美定制(天津)家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定制公司”)尚拖欠的货款为人民币11666011.51元。

 惠而浦中国认为,国美电器在惠而浦中国供应产品后未按时、足额支付货款,并拖欠至今,其行为严重违反了《购合同书》的约定,已构成严重违约。

 请求判令被告国美电器向原告惠而浦中国支付货款人民币66490962.42元;请求判令被告国美电器向原告惠而浦中国赔偿逾期付款损失(暂计至2022年5月10日,逾期付款损失为人民币1398402.32元)。

 请求判令被告国美定制公司向原告惠而浦中国支付货款人民币11666011.51元;请求判令被告国美定制公司向原告惠而浦中国赔偿逾期付款损失(暂计至2022年5月10日,逾期付款损失为人民币118066.55元)。

 此前,惠而浦中国与国美电器就货款问题互发声明指责对方。

 4月26日,惠而浦中国发布公告称,基于国美电器在支付货款方面未按合同执行,长期出现延迟的情况,从 2022 年 4月起支付货款情况持续恶化。

 为防止风险继续扩大,4月24日惠而浦中国致函国美电器要求其立即支付到期货款,同日国美电器回函,但就支付到期货款无明确承诺;4月25日惠而浦中国再次致函国美电器重申惠而浦中国的主张,同日国美电器再次回函,仍然对支付到期货款未作任何安排。

 截至2022年3月31日,惠而浦中国对国美电器应收账款余额合计87104003元,扣除预提折让折扣(以双方实际商定后为准)后的净应收为82358021元。基于以上情况,惠而浦中国决定自公告之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

 随后,国美电器就此发声明称,惠而浦中国管理混乱,长期未按合同履行应尽义务。双方签订了多个《购合同书》,合作以来,惠而浦中国长期未按合同约定对相关费用进行对账和确认,截至目前,惠而浦中国尚欠付国美各项费用约1000万元,滞销残次品超2000万元。此外,国美电器在声明中还提到,惠而浦中国此次诡异行为实为解决格兰仕(惠而浦中国大股东)问题。

 因格兰仕在与国美电器合作过程中投入了与其经营能力不符的,造成尴尬局面,为保证格兰仕在国美电器经营生态中顺利发展,国美电器曾多次劝阻对方,但格兰仕并未听取国美电器的专业善意建议,格兰仕为倒逼国美电器对其补贴不合理费用,意图通过惠而浦中国制造事端解决问题;此次惠而浦中国行为充分说明了所有的问题都是大股东格兰仕制造出来的。